□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敏

  中国江苏网讯 2020年,江苏在遭遇极不寻常的困难挑战的情况下,进行了极不容易的艰辛奋斗,创造了极不寻常的发展成绩,经济在调整优化结构基础上历史性跨上10万亿元台阶。面对“十四五”,如何实现高基数上稳健发展、进中提质,如何加快把“体量优势”变为“质量优势”、把“量的积累”变为“质的飞跃”,记者专访了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

  记者: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江苏如何积极作为?

  蒋伏心: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需要我们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用高质量发展的过硬成果扛起使命、开辟未来。这一要求,顺应了时势,抓住了要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新发展理念,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持战略定力,不为指标波动所惊慌、不为短期变化所干扰、不为困难增多所畏惧、不为外部议论所困惑,通过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加快从“体量优势”向“质量优势”、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要坚持系统观念,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率先构建起现代化的强劲经济支撑,率先建成特色鲜明、令人向往的现代化省域发展形态,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

  记者: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构建和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

  蒋伏心: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一直是中国体制改革的前哨、高地,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积累了经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入新发展阶段,江苏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力争成为新一轮改革创新的表率。政府与市场边界越清晰、市场分工越充分、市场秩序越规范,市场就越有效。在市场边界的界定上,江苏要进一步清理各种行政规范,全面推行负面清单制度,将更多的事前审批变为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这样,更多的政府权力将变为更多的政府责任,有利于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推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政府要将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资源,运用到前瞻性、共享性、同时可能存在“市场失灵”的科技创新中,探索新型体制,争取在某些领域形成“创新高峰”。要创造新的体制政策,鼓励探索新型商业模式,促进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过渡,使创新优势在市场激励下成为江苏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

  记者:如何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

  蒋伏心:制造业是我国参与新的国际分工协作和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江苏是制造业大省,高水平、高质量的江苏制造,应该成为我省“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产业链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有紧迫感,也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防止“拔苗助长”。无论是锻造产业链的长板,还是补齐产业链的短板,都要建立在市场作用的基础上,防止出现政府“越俎代庖”。目前,关键是要创造条件培植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以其为基础形成新的产业链或提升传统的产业链。

  我省的产业链升级应该是开放式的,不是以一省之力关门升级。因此,我们既要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长三角的资源要素,形成高水平的区域分工协作关系,又要通过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充分利用境外资源、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资源。同时,还要加快高水平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要加快高水平服务业企业的引进或业务外包,实现高水平生产服务与高水平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