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莫放松 个人防护需坚持——访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副所长叶莹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曹萍

  冬春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存在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风险。1月26日,记者采访河南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副所长叶莹,就如何预防冬季常见传染病及新冠肺炎、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及疫情溯源的手段及意义等进行了解读。

  问:冬春季节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如何进行预防?

  答:冬春季节常见的疾病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肺结核病、病毒性腹泻(诺如病毒感染、轮状病毒腹泻)等。从传播途径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病毒性腹泻主要经传播消化道传播,手足口病两种途径均可。

  针对呼吸道传染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

  (1)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畅;

  (2)减少对呼吸道刺激,如不吸烟、不饮酒、少吃辛辣食物;

  (3)不到人口密集、人口混杂、空气污浊的场所去;外出时科学佩戴口罩。

  针对消化道传染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

  (1)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或放置很久的水和饭菜。

  (2)做到饮食有节制,不暴饮暴食。

  除了以上,两类传染病还有一些共用的预防措施:

  (1)勤洗手,外出归来后用流动水把双手彻底清洗干净;

  (2)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3)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保证睡眠时间,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4)听取医生的建议接种疫苗;

  (5)出现发热、出疹或有其他不适及时就医。

  问:新冠肺炎为什么会在冬春季节出现反弹?

  答:首先,新冠肺炎病毒在低温的环境下更容易存活,冬天室外环境温度较低,就像一个天然的冷库,病毒在物品表明和环境中可以长期生存,增加了疫情发生的风险。

  其次,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新冠肺炎初始症状和流感或普通感冒等类似,很容易造成误诊,从而导致监测敏感性的降低,不能早发现人群中的新冠肺炎。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一旦人群中有了新冠肺炎病例,可能会很快传播开来。

  最后,冬春季人们更喜欢呆在室内,另外临近春节,聚集、聚会、聚餐等行为也相应增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问:无症状感染者为何增多,是否具有传染性?

  答:无症状感染者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核酸检测阳性后,经过14天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后无任何症状,第二种是核酸检测阳性时正好处于潜伏期,暂时没有临床症状,过了潜伏期很快会出现症状。

  发生聚集性疫情后,通过对疫情的研判,必要的时候要开展全员检测。在对划定区域内所有人要进行核酸检测的时候,有些感染者还处于潜伏期,在出现临床表现前就被排除出来了,这就是国内近几起聚集性疫情无症状感染者增多的主要原因。这些无症状感染者后期如果出现症状,就会被诊断为为确诊病例。

  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比如近期吉林省出现了1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给144人的超级传播事件。当然这起的事件发生有特定的条件,但也提醒公众在个人防护上不要掉以轻心。

  问:下一步如何做好无症状感染者防控管理?

  答:目前对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途径主要是:通过对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发现;通过对重点人群定期筛查发现;通过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的筛查以及愿检尽检人员的主动检测发现;通过全员核酸检测发现。

  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要被转运至定点医院,进行14天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在观察期间要开展核酸、血常规、CT影像学和抗体检测,原则上连续2次核酸检测(中间至少间隔一天)阴性后,可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对于公众来说,无症状感染者虽然难以察觉,但只要做好以下措施,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1)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公用物品以及个人经常使用的一些私人物品(如门把手、电话机、手机等)定期清洁消毒。

  (2)尽量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减少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冷链食品或物品从业人员密切接触;减少聚会和聚餐,减少走亲访友,不扎堆,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3)讲究文明礼仪,咳嗽喷嚏捂口鼻。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4)加强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及家人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尽快前去附近正规医院就诊。

  问: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加,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答:(1)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应随身携带一次性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手部消毒用品(免洗手部消毒用品或消毒湿巾);在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或在超市、商场、农贸市场、年货市场、医院、机场、车站、电梯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要按规定正确佩戴口罩,及时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2)做好室内清洁及通风。居家、办公、活动等室内场所要保持清洁的环境,及时清理垃圾,有条件的可以每天进行消毒;早、中、晚应各开窗通风1次,每次通风15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动,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3)保证营养充足。食物要清淡、多样化、适度多饮水、多吃水果。尽量实行公筷制、分餐制,尤其是家庭中免疫力较弱的老人和孩子的餐食尽量与其他人分开。请尽量购买本地生产的新鲜食材,密切关注进口冷链核酸检测阳性食品的新闻消息。科学存放和烹饪食材,及时清洗消毒餐具厨具等。

  问: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的重点是什么,应该如何进一步加强?

  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1)加强回乡人员的管理和健康监测,尤其是中高风险地区回乡人员,有人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报告。

  (2)防止人员聚集,比如限制聚餐、宴请、集市、宗教活动、棋牌娱乐、各种展销、庙会等。

  (3)减少人员流动,少串门、少跨地区出行。

  (4)加强农村小诊所、药店的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能早期发现疫情。

  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

  (1)加大对县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提升疾病识别、初步处理、感染控制和防护能力。发现发热患者和来自疫情发生地区的疑似感染者要及时转诊至上级医院发热门诊。

  (2)做好重点疫情发生地区返回人员信息排查、卡口验码、登记、做好健康状况监测,了解是否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做好登记,落实居家观察等措施,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置。

  (3)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人员和物资准备。增加防控人员队伍。抓好农村地区消毒用品、口罩和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体温计等的储备和调拨,确保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物资供应。

  (4)加强防控工作宣传引导。在返乡前,要做好农民工输入地要引导务工人员在春节期间尽量留在工作地休假,尽量减少把疫情带回农村的风险,提前向单位和村委报备回程信息。如返乡,提前做好核酸检测,向村或社区报备。在回乡途中,在公共交通上要全程戴上口罩,引导群众在途中坚持勤洗手。返乡后,通过循环播放广播、编印宣传资料、印发倡议书和公开信、电话微信通知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地区防控信息通报和防疫知识宣传,增强农民群众健康意识、防病意识,提高防病能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积极倡导节庆文明新风。劝说农民群众不大办婚丧嫁娶,尽量少摆席、少串门、少走动,避免人群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5)停办庙会集市、游园节庆等公众活动,限制婚丧嫁娶宴请、宗教、展销、集会等人员聚集活动。

  (6)严格公共场所防疫管理。在超市、农贸市场、餐馆、公共交通等场所严格落实扫码登记、佩戴口罩、通风、消毒、限流、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严禁人员扎堆聚集。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做好农村公共环境消毒,加大公共厕所、垃圾桶站、健身器材、道路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消毒频次,做好农村家庭环境清洁和消毒。

  (8)强化重点行业监管。加强对从事冷链、快递、物流、生活服务业等重点行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9)优先做好农村地区重点人员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

  问:疫情溯源主要采取哪些手段?对于疫情防控有哪些重要作用和意义?

  答:疫情溯源采取手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询问患者、调取监控以及工信部门提供大数据信息等确定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行程轨迹;二是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核酸、IgG和IgM检测、基因测序等。

  基因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以此来判断本次疫情病毒来源于哪里,可能是境外,也可能是境内其他地区。

  通过疫情溯源,我们可以了解到首发病例都到过哪些地区、场所,接触过哪些人,可以指导划定防控区域和消毒的范围。另外,通过溯源我们可以弄清病毒是通过何种方式以及在什么环境中首例病例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感染的源头加以控制,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