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樊雪婧

  今日腊八,千里相隔,但约定不变,对老师的致敬更不会缺席。

  1月20日,2020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线上举行,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马云与100名乡村教师“云”见面。

  来自全国100名优秀乡村教师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得“2020年马云乡村教师奖”,其中,有5名教师是咱河南人。

  据了解,获奖教师每人将获得10万元现金与学习资助。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故事吧。

  【虞城县界沟镇中心小学王林英】

  教师世家植信念,耳濡目染多变迁。几次三番不言弃,多年坚守为哪般?自1999年8月从教以来,王林英放弃多次次进城的机会和职位晋升的机遇,初心不改。

  在教体局、中心校和所在校长支持下成立“雨润”书社,改善了当地乡村教师的精神面貌,为当地乡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创办“麦田文学社”,吸收热爱写作的孩子,提倡“走信息网络通道,创乡村文学特色”理念,结合具体情境,开展丰富多样的“走进家乡的传统文化”系列体验式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家乡文化的熏陶。

  在遥远的乡村,靠着一根网线和对乡村教育的痴情,走在课改和教育信息化的前沿,在“商丘课题”网络教研群,为课题群内教师答疑解惑,专业成长服务;成立“虞城教师草根教研群”,吸收267名来自农村一线的教师,为老师们专业成长,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王林英还在继续教育班做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培训全县1400多人,受到同行和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三项课题研究荣获省、市级荣誉,多篇教科研论文发表;协助中心学校领导开展乡本教研,听课评课,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率先示范。

  【南召县乔端镇洞街村小学校程迎春】

  出生于1980年的程迎春,履历上的职位一栏写着“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教师/食堂管理员”。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初中毕业就考了师范院校。一毕业,程迎春就回到了西庄村官庄回族小学。从家到学校,骑自行车得40分钟,中间隔着一条白河,没桥,夏天趟河,冬天踩石头。

  2002年秋期,程迎春调去更偏远的玉葬村小学分校点,一人一校,8个孩子。程迎春坦言,他也嫌苦,但他从学生渴求的眼神中坚定了信念。

  2004年,程迎春又调往土门小学,150多个学生,13个老师。为了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程迎春想着法子,开展各种活动,又创新实践了“三级联创”的学生管理评价方法。

  这一待就是十年,程迎春没有抱怨,想的就只是,提高教学水平、管理能力,一路从任科老师成了班主任,教研组长成了教导主任,又成长成为副校长。

  2014年,程迎春调至瓦房庄小学任校长,30多个学生,三个年级,只有一名特岗老师。学校人手不够,他便让做生意的妻子来代课,妻子一边代课,一边给学生们做午餐。程迎春说,“很感谢她,为了支持我,现在还在学校做炊事员。”

  2017年,程迎春调至洞街小学,离家更远了。“这里有60多个学生,6个老师,最大的问题就是留不住老师。”程迎春找到原因,用关怀温暖人,用教研培养人,用激励鼓舞人,用制度约束人,带领学校老师采取“一周一师一优课”的教研活动,成绩显著了,家长学生也满意了。

  【济源市梨林镇梨林小学段济宁】

  干要脚踏实地,想要壮志凌云。段济宁说,这是他的座右铭,二十年的教师成长之路上,他也是用这句话来要求自己的。

  1994年师范毕业后,段济宁便回到乡村里,一头扎进乡村学校,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在梨林一中,任美术教师,他自编“美术教材”5本,自绘教学范画200多张,5次荣获市级以上优质课教师,15次在荣获市级以上辅导教师称号,辅导的学生有10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奖。

  教课之余,段济宁还先后完成了专科、本科进修,2007年荣获市骨干教师,他用自己的方式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从梨林一中政教主任、大许学校副校长到梨林小学校长,一路走来,段济宁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9年时间,他和3名教师,30个孩子,建成了“六区两馆”劳动基地。2019年3月22日,《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同时对梨林小学田园认亲挂牌活动进行报道,3月29日《教育时报》以《村小应唱响劳动教育主旋律》也对该校进行大篇幅报道。

  【获嘉县照镜镇楼村初级中学岳喜红】

  1982年出生的岳喜红,从本科毕业,就没离开过乡村学校。

  她所在的楼村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都相对落后,但每年升入县一中的优秀生源却十分多。

  对待学生,她心怀热爱,乐教善教,始终践行“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用尊重生命的态度去教化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每一个学生快乐的收获知识,收获幸福的人生。担任初三语文教学12年,为县一中输送优质生源120余人,转化学困生200余人。

  对待学科,她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始终坚持“深度阅读,勤于反思,坚持写作,积极参赛”这一系列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在乡村课堂的肥田沃土中扎根生长。荣获县市省优质课12次,发表论文18篇,参与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6项。

  对待团队,她带动示范,辐射引领。担任“岳喜红初中语文工作室”主持人,以专业成长共同体带动身边很多同事也开始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工作室成员10人,四年来,结对培养教师获国家级优质课4人,省级优质课一等奖3人,市观摩课一等奖5人,市优质课一等奖第一名3人。工作室成员参与研究课题多项,在一系列教科研活动中逐渐成为“实践着的思考者”、“思考着的实践者”,为农村学校教研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虞城县站集镇第三初级中学卢文建】

  卢文建所在的虞城县站集镇第三初级中学,地处镇东近4公里的林阁村。

  1992年,卢文建从商丘师范髙等专科学校毕业,他放弃了进城工作的机会,又拒绝了高中学校的调令和挽留,他要求被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任教,成为一名自己仰慕已久的乡村历史教师。

  工作两年之后,因用眼过度加上一场高烧,导致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视力降至0.01。不甘心就此放弃教学工作,他先是凭记忆授课,凭着感觉在课上板书。慢慢地,他探索出了一种专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借眼授课”——请妻子、儿子和学生们为其朗读课文和教辅、参考书上的内容,牢记下来后,他再在脑海中把知识点分门别类归纳整理,默念形成一套完整的教案。

  不能像其他老师那样,及时把控课堂,但他有自己的独门武器——上课时随身携带的一副扑克牌和月牙快板。需要提问时,他任意先后抽出两张扑克牌展示给班内同学,先抽出的牌上的数字是学生座位的竖排号,后抽出的则是横排号,交叉座位号对应的同学就是提问的对象。

  备课时,他将一些历史知识点或课堂总结编成顺口溜或快板书词,在课堂上以打快板的形式表演给学生们。

  从教28年多来,卢文建带出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散布在全国各地,其中许多至今还和他保持着电话和书信的往来联系。

  卢文建说,“我爱教育,喜欢学生。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只要学生不嫌弃,我要把我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奉献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