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郭兵 文图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河南省政协委员、开封市妇联主席高晓燕认为,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抗挫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良、自信心不足、厌学等。根据统计局网站统计,2019年,河南省0—14岁儿童数量达2410万人,位居全国各省份首位,留守儿童的逐年递增、学业的压力、父亲教育的缺位等,使得心理问题的发生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今年省两会,高晓燕提交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提案》。

  高晓燕在提案中建议,首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每年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后1-2个月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即时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防止极端情况发生,有效做到预防、预警和干预;通过建立预警工作机制,可以筛查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精准帮助,实施心理干预。同时学生家长也能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到孩子的心理档案,有利于学生、社会、家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其次,设立“一校一师”制。为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发展,设立校外心理健康辅导员聘请制,既可配合学校开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又能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沟通联系,起到推进培育阳光心态、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助力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科学化、系统化、持续化进行开展。

  再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由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由专业社会心理组织为学校派出有执业能力的心理咨询师,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针对存在有相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群体,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二是开展个案咨询,一对一心理辅导,教会孩子进行自我调节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看待现实,处理好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培养乐观的进取心、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最后,提升家长家教水平。开设“母亲课堂”“家长课堂”,建立长效机制,常态化为家长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系统了解、掌握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学会针对孩子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科学的引导和帮助,正确处理亲子关系,养育高度完整且身心健康的孩子。同时也便于家长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及时求助专业心理机构及专业人员以免心理问题积压,发生极端悲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