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徐州是江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战场,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数量均占全省四分之一。面对如此艰巨繁重的任务,徐州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和决定性胜利。截至2019年底,全市62.78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269个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连续4年在全省扶贫工作考核中位列第一等次。

  记者:2018年6月,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徐州调研时提出,徐州要创造更多脱贫攻坚的经验和典型。请谈一谈,徐州脱贫攻坚工作中有哪些特色亮点和创新举措?

  周铁根:近年来,徐州强化探路领跑、创新创优的自觉和锐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徐州特色的经验和典型。

  率先构建健康扶贫政策体系。针对因病致贫占比超过40%的实际情况,在全省率先出台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医疗保障政策,把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建立财政全额代缴基本医疗保险个人参保费用和先诊疗后付费制度,进一步调低县镇定点医院住院报销起付线、调高门诊就诊封顶线和大病保险补偿标准。目前,全市低收入人口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平均达94.75%。

  探索创新空间治理增收路径。在全国先行试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治理实践,推动治理盘活的集体资源资产全部纳入集体产权市场公开交易,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目前,全市累计清理回收集体资源资产71.6万亩,269个经济薄弱村通过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村均增收10万元。

  集成打造阳光扶贫监管平台。整合阳光扶贫、阳光村务平台资源,集成产权交易、“三资”管理、村务卡等功能模块,优化升级为“阳光扶贫+”监管平台,实现了对21个部门、88条资金线、680万乡村人口和2442个行政村的“无死角”监管,有效防范遏制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发生。

  记者:徐州在巩固脱贫成果方面做了哪些探索?

  周铁根:2020年以来,面对变化变局和大战大考,徐州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探索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攻坚质量不降、成色不减。

  以“稳”的政策举措巩固战果。坚持标准不降、政策不变、队伍不散、力度不减,继续做好攻坚期内扶贫各项工作。徐州市委继续组建帮扶工作队,选派60名队员进驻5个县(市)区,组织87家市级后方帮扶单位开展挂钩帮扶,2020年以来,后方帮扶单位累计投入3296万元、落实帮扶项目101个,有力促进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

  以“进”的发展态势扩大战果。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快推进扶贫项目、扶贫车间复工复产,积极引导低收入人口就业创业,73个受疫情影响的产业项目全部复工复产,累计推动17.73万人转移就业。着力深化消费扶贫,在前期探索推行经济薄弱村农产品进高校的基础上,又创新搭建“邮乐食堂”“主播带货”等平台载体,累计带动销售扶贫产品8.68亿元。

  以“防”的制度机制守住战果。徐州在全省率先建立“防返贫预警监测系统”,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监测帮扶“两类群体”4048户、11476人。探索建立“防贫保+防返贫资金池”复合式保障机制,目前防贫保险已覆盖406万人、累计赔付1255.9万元,临时救助特殊困难群众1000余人。

  记者:徐州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有哪些谋划和打算?

  周铁根:接下来,徐州将把产业扶贫融入产业振兴进程,以项目建设、结构调整推动乡村产业兴旺,让农业成为高质高效的产业。把危房改造融入生态振兴进程,以乡村建设、农房改善推动乡村生态宜居,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徐州把过渡期作为脱贫成果再巩固、脱贫成效再提升的“黄金期”,继续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合理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持续发挥再贷款作用,在展期期间保持现有再贷款帮扶政策不变,延续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指导脱贫地区用好优惠政策、用足政策红利,引导经济薄弱地区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致富奔小康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为推动组织保障深度融合,徐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与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做好衔接。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