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李渊)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2020年山西交通运输重要新闻。

  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自1月份疫情爆发后,全省交通运输行业1.6万余人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坚守疫情防控“交通阵地”。在全省共73个高速公路入省口、环京出省口及普通国省干线出入省口设置了联合防疫点,全力做好卫生检疫、隔离、留验和转运等疫情防控工作,确保没有1例新冠肺炎患者通过公路进京、入晋。坚持做到“一断三不断”,开启公路运输“绿色通道”,实行“三不一优先”,累计发放通行证1万余张。坚持做好入境外籍人员的运输服务保障,国际航班经停太原后第一时间将“密接”旅客转运至隔离点。积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开展“点对点”直达运输,帮助农民工及时返岗,累计组织运送农民工近7万人。建立重点企业派驻联络员制度、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等方式,共协调减免出租汽车服务管理费1千余万元、车辆承租费2.2亿元。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构建

  高速公路方面,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新开工2个项目、续建11个项目,阳蟒高速公路、太原东二环高速公路通车。规划的33个出省口已建成27个,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744公里。

  普通国省干线方面,迎接“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圆满完成。重点实施的2200公里路面改造工程和1637公里安全防护工程全部完工,普通国省干线路况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好农村路”和旅游公路方面,2018至2020年规划实施的新改建农村公路5.5万公里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截至11月底,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新开工1501公里,完工1488公里,累计建成3469公里,串联了沿线66个A级以上景区、覆盖了130余处非A级景点。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启用,极大提升了山西全域旅游的关注度、美誉度、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力推动了旅游公路向“公路旅游”转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调结构、降成本、强服务、增动能,供给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调整优化运输产业结构,紧盯“公转铁”目标任务,主动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持续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进一步加大差异化收费优惠力度和范围,实现了优惠范围覆盖全部运营路段。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优惠通行费12.9亿元。

  加快推进城乡区域交通运输一体化,贯彻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公交都市创建,太原市完成了交通运输部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验收与考评。

  积极促进大同等五市政府签订《机场委托运营管理协议》,全省民航机场迈入一体化运营管理新阶段。

  交通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围绕交通扶贫年度目标任务,坚持结果导向,不断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和村通客车攻坚力度,全省贫困地区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1万公里,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针对2019年底全省剩余的具备条件的建制村未通客车问题,采取“一县一方案、一村一策”办法,省市县合力推动村通客车工作。5月底,全省26186个具备通客车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提前4个月完成任务。

  污染防治全面加强

  加快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淘汰工作,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山西省的淘汰53550辆目标任务。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全省11个设区市城市建成区出租车、公交车已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研究制定了《太原环城高速公路功能调整工作方案》,圆满完成太原环城高速公路过境货车“整体分流管控”阶段性任务,有效缓解了省会城市环保压力。

  推进科技治污,开展“散装物料运输车辆扬尘抛撒防治”“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管理”等研究,以科技创新提升污染防治能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打造国家级绿色公路示范项目,对行业绿色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大力开展节能宣传活动,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绿色出行月等宣传活动,广泛营造绿色低碳浓厚氛围。

  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

  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开展公路桥梁防护设施、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和隧道提质升级专项行动,累计排查公路桥梁14076座、连续长陡下坡路段62处共计447公里,完成高速公路151道隧道、普通国省干线公路88道隧道照明、通风和交安设施的改造完善。

  推进公交车驾驶区域安装安全防护设施、全省“两客一危”重点营运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安装工作,全面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全系统14项案例入选交通运输部“平安交通”创新案例,其中,4项被评为“重点推荐”案例,10项被评为“优秀案例”。

  交通强国建设高起点开局

  紧抓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重要历史机遇,坚持规划引领、政策先行,全力推动山西交通强国建设顺利起步、强势开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领导组。《交通强国建设山西试点实施方案》获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印发《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2年)》。

  行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加快形成

  坚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制度体系,着力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行业治理效能,加快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规范全省干线公路速度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全省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限速标志调整工作全部完成,整体路网运行速度和运行效率有了较大提升,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公路限速值变化频繁、“隐蔽式”“断崖式”不合理限速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省界收费站撤站工作高质量完成,利用疫情防控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的窗口期,完成了收费系统升级完善、实车测试、收费标准复核和优化客户服务等各项工作。目前,全省收费系统运行稳定、高速路网畅通、舆情平稳可控。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聚焦国家和山西重大战略内容开展科技研发,组织编制完成了《山西省交通运输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了“固体废弃物在现浇泡沫轻质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等13项新立科研项目,取得了“重载公路特殊路段下安全耐久铺面技术研究”等34项科技成果。山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名的科技项目获得7项山西省科学技术奖,其中“RAP高掺量温再生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桥梁健康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等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组织编制完成了《山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了19项山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并已发布6项标准,其中工业固废应用系列标准为其在全省公路工程中的规模化、资源化、常态化应用掀开新篇章。

  郑太高铁全线开通运营

  郑州至太原高速铁路太原至焦作段于12月12日开通运营,郑太高铁实现全线贯通。

  郑州至太原高速铁路是首条纵贯太行山的高铁,线路北起山西省会太原市,途经山西省晋中市、长治市、晋城市,河南省焦作市,南至河南省会郑州市,线路全长432公里。

  郑太高铁的全线通车,进一步完善了区域路网布局,大大缩短了晋东南、蒙西等地与中东部地区的时空距离,极大便利了沿线群众出行,对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进入“地铁时代”

  太原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于2016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是山西省建成的首条地铁线路,也是太原市贯通南北的交通主动脉,对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太原地铁1号线已全面开工,3号线正加紧前期准备。3条线全部建成后,将构建起太原城市轨道交通“中”字型骨架线网,推动太原都市区进入立体交通时代。(资料来源:山西交通公众号)

  [ 编辑:李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