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陈海峰通讯员闫占廷

  “我要寻找六十多年没见面的老同学,他的家就在商丘宁陵。”1月6日,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的冯万义向大河报打来求助热线。老人称,他要找的老同学名叫张玉玺、黄桂真,他们是其在宁陵四中(后改名逻岗镇中学)读书时要好的同学。“我今年已经快80岁了,就想找老朋友、老同学叙叙旧,听听久违的乡音。”

  60多年前的同窗友谊至今难忘

  据冯万义老人介绍,他的籍贯为宁陵县逻岗镇刘赵庄村冯尧自然村,1956年至1959年在宁陵四中就读。“原来宁陵四中就在逻岗寨墙里面,我们五九届学生总共两个班,黄桂真在一班,我和张玉玺都在二班。我们班俗称和尚班,清一色是男生,我和张玉玺关系最好,整天形影不离。”冯万义一边回忆一边讲述,“当时生活特别苦,我和张玉玺是住宿生,每周回家扛个馍篮子,那馍是红薯干、蓖麻籽做的饭团,一顿只能吃一个,没有菜,只能舔舔大块盐粒,晚上饿得睡不着觉。张玉玺和我交情深,如果他有一个馍,就要掰给我半块。”

  当时改变命运的最佳捷径,就是参军入伍。1958年春,张玉玺如愿弃笔从戎。临走前,冯万义赠送他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并写上了几句激励的话语。没有想到,这一别两人竟然再也没有见过面了。黄桂真也于1959年考入宁陵简易师范就读。

  “1962年,我在宁陵一中读高三,我们班隔壁就是学校图书馆。一次我去图书馆借书,意外发现黄桂真在里面当管理员。既是老乡又是老同学,之后我和她交往多一些。”

  当年,冯万义以优异的成绩被郑州大学录取,跃入龙门。1967年冯万义积极申请“到最边远、最艰苦的地方去”,第二年3月他坐上了西去的列车,赶到乌鲁木齐市建设兵团报到。从此,他和上海一位支边姑娘结为伉俪,把根牢牢地扎在边疆这片热土上。

  八旬老人苦寻昔日同窗只想好好拉拉家常

  “2002年8月,我光荣退休,和老伴开始安享晚年。新疆距离家乡路途遥远,工作期间很少回来探亲。退休之后,我回来了几趟,最近一次是2019年清明节,我带着一家老小返回故里寻根祭祖。”冯万义老人感慨地说,“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我来去匆匆,未能停下来寻觅故交,叙说衷肠。我只好借助媒体,帮我寻找失散多年的同窗张玉玺、黄桂真夫妇,圆我这个未了的心愿。”

  据冯万义提供的线索得知,张玉玺、黄桂真籍贯为宁陵县逻岗镇,两人上世纪六十年代结为夫妻,现在年龄均在78岁左右。张玉玺退伍后,听说分配到宁陵城关镇某单位工作。黄桂真所在的单位宁陵县一中后演变为该县第二高级中学,也从中分出去宁陵县高级中学和宁陵县初级中学。读者朋友,如果您知道相关线索,可以拨打本报记者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