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实习生 钱程 通讯员 司利强 叶中琳 阴行

  前两年,“扶贫媳妇”的故事一时传为笑谈。近日,在杞县泥沟乡,贫困户杨改革靠养蛋鸭脱贫致富,并赢得了“扶贫媳妇”李艳丽芳心的故事,成为了美谈。

  “改”志向创业,“革”新勤致富;“艳”阳照贫居,“丽”日展翅飞。昔日的贫困户靠自己的双手致富了,娶上了如花似玉的新媳妇,这在乡里成了佳话。

  “认识李艳丽后,二人一起养殖蛋鸭创业致富,直到儿子出生,才借过满月补办了简单的结婚典礼。”10月25日,后泥村村委侍主任李振富感慨道。新郎杨改革自己驾车迎娶“扶贫媳妇”,回家后携手给日夜操劳的母亲深深三鞠躬,婚礼简单节约办,闻名乡里。

  1985年出生的杨改革家境贫困。2009年父亲杨俊因脑溢血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供杨改革和妹妹上学。2010年,杨改革从郑州电子信息技术学院毕业后到深圳打工,家庭困境才得到缓解。

  “杨改革老实、朴实、厚道,工作中勤勤恳恳,深受企业老板的喜爱。打工期间有人也给他介绍过对象,均因家庭原因而无缘。”驻村第一书记张云霄说。

  时光飞逝,妹妹远嫁到了新疆,母亲因病不能再撑起这个家。2016年,杨改革辞去深圳工作,回乡担起家庭的重担。

  杨改革回到家中,因没了务工收入,经村民评选他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心里很不好受。有想法的他参加了由乡里组织的技能培训班,最终确定养殖蛋鸭。

  2017年11月,杨改革在杞县金旺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罗国华的扶持下,筹集2万元资金建起了可容纳3000只蛋鸭的鸭棚,技术由罗国华无偿指导,鸭苗和饲料由罗国华垫资8.7万元,杨改革脱贫起了步。

  “第二年,杨改革养殖的‘金锭鸭’品种,鸭蛋上市后比一般的鸭蛋能多卖两三毛钱一斤,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罗国华说,刨去成本,杨改革净挣了16万元,当年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要出来的。”杨改革说,“我致富了,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他主动把危房改造指标让给其他贫困群众,自己翻修了新房,还买了小轿车。

  杨改革致富脱贫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经人介绍,邻乡姑娘李艳丽当年闯进了34岁杨改革的生活。艳丽勤快、贤淑、温柔、体贴,二人很快坠入爱河,鸭棚也成了二人致富创业的“夫妻棚”,不久领了结婚证。

  当发现有了爱情的结晶时,正处在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现在疫情严重,咱们等孩子生下来后再补办婚礼吧!”杨改革诚恳地向李艳丽承诺说。

  2020年9月6日,儿子墨雨出生了。10月12日,杨改革实现自己对爱人的承诺,决定补办婚礼。

  李艳丽说:“婚礼就简办吧,我不要彩礼,不要‘三金’,不要婚车,不大摆宴席,我就是一个‘扶贫媳妇’,来解救你这个老大难来了,只要你一人开车去娘家娶我。”

  “你们致富了,有钱了,为什么不好好为自己的婚礼操办一下?这么简单办不是让我们太没面子了吗?”娘家很多人不理解。

  “新婚新起点,成家当思创业苦;喜事喜开端,举步莫恋蜜月甜。”李艳丽说着面带羞涩,过日子不能讲排场,要面子,要把生活过得有质量,我们打算再扩大规模,帮助其他乡亲共同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