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记者 刘华/文图

  一副黑框眼镜,一头遮耳短发,低着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完全没有警界技术专家的霸气,更像是一个马上要给老师背课文的小学生。她就是闪春霞,焦作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技术处法医大队副大队长,公安部首批中青年人才专家,河南省十大忠诚卫士,焦作公安千金不换的“宝贝疙瘩”。

  重回校园深造成为案件侦破的“定海神针”

  1995年7月,闪春霞走上了焦作市公安局刑事技术工作岗位。当时,焦作市公安局的刑事科学技术水平还处于原始状态,绝大多数案件都要到省公安厅送检。倔强的闪春霞决心改变这种“二传手”的工作状态,毅然报考了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物证检验专业的研究生,重回校园深造淬炼。

  2000年,学成归来的闪春霞谢绝了众多生物科技企业的邀请,重返刑事技术岗位。在省公安厅、焦作市公安局的政策扶持和技术投入下,2002年焦作市公安局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生物物证检验实验室,也开启了她科技导侦、引领实战的新征程。

  有了生物物证检验实验室,闪春霞如虎添翼,检验技术从单一到综合,攻克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在刑事侦查中发挥了基础性、方向性的重要作用。焦作市公安局犯罪侦查支队技术处处长张建恒说:“为了工作,这些年春霞真是豁出去了。她用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一个个完美的检测结论赢得了战友们的信赖,说她是案件侦破的‘定海神针’也不为过。”

  新技术侦破25年前命案 小家不圆大家圆

  2004年,闪春霞牛刀小试,拿出了科学规范的鉴定意见,认定两个物证指向同一犯罪嫌疑人,指导一起抢劫案和一起强奸案并案侦查。两起案件均告破,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2007年,一具高度腐烂的尸源鉴定任务交给了闪春霞。她顶着尸腐的恶臭,克服身体反应,一遍遍采样,一遍遍检测,在实验室里度过了四天四夜,终于获得了有价值的检测报告,帮助战友确定了受害人身份,并很快锁定犯罪嫌疑人,案件顺利告破。

  1991年5月23日,修武县发生一起强奸并杀害两人的命案。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历时多年艰苦侦查,从未放弃,但都无果而终。25年后,闪春霞利用生物技术的最新科技成果为侦查工作精准指明了方向,并最终认定已经死亡的史某就是该案犯罪嫌疑人。案件破获后,引起强烈反响,彰显了公安机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强大威力。

  闪春霞也想要画好事业跟家庭两个圆,小家的圆却总是有缺口。闪春霞的爱人张强也是一名刑警,一旦上案,家里无人照看孩子,闪春霞就只能把孩子带到警队。从上小学到高中,4000多个夜晚,一半时间孩子都在警队度过。

  同事们说,闪春霞有一个本事,就是只要走进实验室,她就可以让大脑排除一切外界信息,看的只有检材,想的只有检验,达到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境界。

  闪春霞说:“穿上警服就意味着责任使命,意味着牺牲付出,这一点我早就考虑过了。站在实验室里,我能做好的是给战友一个可靠的支撑,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人物名片

  闪春霞负责的生物物证检验实验室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实验室;她摸索总结的“全、大、异、准、细、责”六字工作法屡建奇功,被省公安厅在全省推广应用;她申报的公安部科研项目获得立项研究,成为全省首家承担公安部科研项目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