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重庆9月22日讯(记者 乔永祯 摄影报道)9月22日,“画好同心圆、唱好双城记”2020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记者重庆行活动第二站来到重庆市高新区,走进西部(重庆)科学城,感知科学城的科技创新氛围,探访重庆“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进展。

  记者在重庆市高新区管委会了解到,重庆市于9月11日召开了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动员大会,预示着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筑城”,联动全域创新“赋能”,着力建平台、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提品质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全面启动建设。

  据悉,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主要围绕建平台、兴产业、聚人才、优环境、提品质五个方面着重发力。

  在建平台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着力加强重要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打造高端研发平台,构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平台、人才平台、资本平台、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持续创新能力、产业生成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经济产出能力。

  截至目前,已经落户科学城的英特尔FPGA中国创新中心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5G通信等领域已有广泛场景应用及前沿创新;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功率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正打造高性能计算与仿真设计平台,建设国内领先的技术团队;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落户科学城,打造鲲鹏计算产业生态体系。

  在兴产业方面,随着科学城建设的逐步推进,目前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级、先进制造五百亿级、大健康和高技术服务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1—7月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其中集成电路产值超100亿元、占全市比重超80%。

  近期,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引得众人瞩目——今年1-8月,重庆高新区新签约中国电子等项目59个、投资额735.6亿元,其中科创项目占比超80%,百亿级项目2个、十亿级项目15个。

  2020年以来,重庆高新区瞄准5G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细分领域,引育一系列科技含量高、投资金额大、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1—7月,工业投资增长31.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数字经济增加值、集成电路产值分别增长14.7%、37%,实现进出口总额增长11.8%、绝对额占全市比重47.8%。

  在聚人才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集聚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大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力度,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环境,让大学生成为科学城的生力军。

  目前,在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范围内,已建立13个博士后工作站,实施了“重庆高新区博士、博士后创新青年人才计划”“博士、博士后国际学术交流计划”“博士后国际培养交流计划”,不断提升博士后研究人员科技创新能力、学术技术水平,拓宽国际视野。

  除此之外,重庆高新区正瞄准多维人才集聚高地,打造“重庆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制定了人才整体推进方案,启动了线上系统研发、资源储备等工作,并加强博士后创业园智慧化平台建设。

  在优环境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营造了良好创新生态,今年以来,科学城创新实施了成渝两地高新区“证照异地互办互发互认”,推出“一网、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办理,政务服务套餐总服务时限由1049个工作日压缩至148个工作日,跑路次数由75次减少至20次,材料由423项减少至320项,办事效率提升85.89%。

  目前,重庆高新区已聚集重庆大学产业研究院、重庆清研理工智慧工厂设计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相关重大建设项目也将在今年继续推进。此外,重庆高新区通过强化创新服务,推出创业担保贷“升级版”;开通“绿色通道”,提前兑付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凝聚创新智慧,成立重庆高新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打造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措施,不断健全创新服务体系,厚植创新文化。

  在提品质方面,西部(重庆)科学城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排水防涝能力将进一步提升,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能高效的城市大脑。未来,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城市建设将更健康、更安全、更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