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记者 赵国宇 通讯员 贾钧杰/文图

  目光坚毅、短发利落、笑容淡定……这是河南法制报记者对商存洁的第一印象。今年35岁的商存洁看上去有着独特的沉稳。

  “这是纯化仪,这是测序仪,这些设备能提高物证提取率、检出率,增加比中率,提高打击效能。”走进济源示范区公安局1200平方米的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商存洁对这里的设备和装置如数家珍,这些都是她和同事们的宝贝。在这里,他们与犯罪分子作着无声的较量。

  10余天采集血样数据上千份

  商存洁说,最初她并不习惯这份工作。刚入警的一天早上6点多,她在单位值班时接到同事的电话,说有一个命案现场要勘验。那是她第一次出命案现场,当时她已经怀孕三个多月。到了现场推开门,迎面就是尸体和一大摊血迹,她顿时手足无措。之后一个月左右,她每天睡觉时脑海里都是这幅画面,甚至感觉能“闻”到当时屋里弥漫的血腥气味。多年后的现在,她对这种场面早已习惯了。

  2016年的夏天,济源接连发生了20余起毛坯房内刚铺好的电线被盗案件,犯罪嫌疑人专挑城乡接合部防范能力较弱的小区下手,民警多次勘查都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商存洁和同事们冒着高温,在一个个满是水泥灰的角落反复勘查,耐心比对,提取出有价值的证据,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案件告破。

  商存洁用耐心和技术,让沉寂的物证“开口说话”。多年来,为了工作,她几乎走遍了济源的城市乡村。因为一个案件的物证,她10余天连续排查采集血样数据上千份。

  破获尘封19年的命案

  2001年11月28日,济源某村发生一起命案,公安机关立即成立专案组,但由于条件有限,案件一直没有侦破。

  商存洁说,面对时隔19年的命案积案,只有物证发声才是最有力的证言。商存洁研究命案卷宗,梳理现场物证,确定工作思路……她和同事经过5个月的奋战,最终在几个关键检验结果中发现了嫌疑人的蛛丝马迹。为了确保检验结果有效可靠,她又连续实验,对检测结果可能出现的污染、误差一一排查,并通过公安部的大数据库,确定检测结果的可靠准确。最终,侦查民警根据她提供的检测数据,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尘封了19年的命案,终于迎来了水落石出的一天。

  面对成绩和荣誉,商存洁显得十分平淡。她把别的女孩子逛街、购物、陪伴家人的时间都用在了实验室里。为了能够尽快检验,出实验结果,她经常加班至深夜,有时候将两个年幼的孩子哄睡后再返回单位检验物证……

  她说:“回首过去的10年,我此生不悔,以后10年,20年,我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干出新业绩。”

  人物名片

  商存洁,2011年6月从河南警察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济源示范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她在这个岗位上连续奋战了10个春秋,奋战在打击犯罪的最前沿,先后勘验各类现场800余次,检验检材3000余件,破获案件300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