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毓芳,凭着对丝绸的热爱,从一个“蚕丝作坊”起步,一步一个脚印,经营成为“苏州蚕丝被行业第一股”。

  胡毓芳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苏州小镇震泽,成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然而她的目光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产业——丝绸纺织。2002年,敢闯敢拼的胡毓芳辞去工作,靠着一张拉绵桌和4名女工,创办了“太湖雪”品牌:“当时觉得家乡这个蚕丝被非常好,环保绿色,但是一直没走出震泽,没走出江南,我想着怎么把我们的家乡特产传播出去,当时主要是有这样的一个丝绸梦想。”

  那时,她既当老板又当销售和司机,凭借着苦干实干,开辟出一方天地。胡毓芳说,传统蚕丝被虽然具有柔软舒适、保暖性好等优点,但时间一长,被子就会板结发硬、里面的内胆也会移位变形。那几年,胡毓芳瞄准这一难题不断攻坚创新,和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合作,终于研发出了新技术,克服了蚕丝被的“先天弱点”。后来,太湖雪成为“苏州蚕丝被行业第一股”。

  胡毓芳分享自己成功的心得:“就是注重产品的质量,真材实料,百分之百桑蚕丝。品牌的前期主要靠口碑来传播,开始慢慢发展。第二不断创新,产品上的创新、模式上的创新,比如百子被的真丝套件,我们把多子多福这样的百子文化融入进去,结婚的时候特别受到喜欢。”

  胡毓芳一步一个脚印,把苏州丝绸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向着心中“重振苏州丝绸”的理想进发。同时还要带动乡亲们致富,胡毓芳在震泽镇投资建立了蚕桑基地,请来当地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加入养蚕,一大批村民从中受益。她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把农业现代化用到种桑上,把工业化用到养蚕上,在蚕娘中间推行管理创新,提高产出效益。

  震泽镇村民潘美玉告诉记者:“我以前在家里带带孩子,不干活,现在这里组织养养蚕,桑园里修修枝,收入一年两万多。在家一个人也没劲,现在大家一起干很开心的。”

  如今,来到太湖雪蚕桑科技文化园,这里堪称“蚕桑主题公园”。在蚕桑科技馆,可以了解太湖流域悠久的养蚕历史、制丝工艺、拉棉制被、扎染刺绣以及丝品展示等;在桑园,可以采桑果、品桑茶、喝桑酒,享受生态农家乐。胡毓芳的事业版图越拓越广,但她始终不忘初心:“专注做丝绸,做蚕丝被,把丝绸、蚕丝被做到极致,最后跟大家达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