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返乡的濮阳县“80后”农民付乾增,钻研无土有机栽培技术,十年间种出生态菜的口碑。无论是50元一斤的番茄,还是60元一斤的紫辣椒,都有来自北京、深圳等大城市的订单,付乾增不愁销路,也带动周边乡亲富起来。

  见微知著。同样的大棚种植,迥异的经济效益,付乾增的成功再次彰显这个硬道理:农业现代化是挑起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金扁担”,科技则是农业现代化的“硬核”。多年来河南咬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放松,培育新农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难题。我们依靠居全国第一方阵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让“中国碗多盛河南粮”,“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的中原元素越来越多。

  抓住当下机遇,叩开未来之窗。智慧农业风生水起,大消费让精品农产品成刚需,农业越来越有奔头,对新农人的呼唤越来越迫切。复旦大学毕业生王文一辞掉上海工作,回老家郸城县创办种植专业合作社,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洛宁县姑娘李萱萱研发沙梨种植新技术,果树增产三四成,果农笑逐颜开……一个个“田秀才”“土专家”的生动实例,是一堂堂走心的三农课:新农人挑好“金扁担”,农民这个职业的吸引力就越强,中原大地的千乡万村既能留住乡愁,又能一天更比一天美。(丁新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