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讯(记者侯津刚 张旭)“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伍姓湖中鲤。”明代名臣杨博所作《五老歌》中的这一句,让人产生无限遐思,仿佛置身湖中而不自知。

  诗歌中的伍姓湖,地处山西省西南部中条山北麓,紧邻山西省永济市区,东西长7.2公里,南北宽约5.9公里。其因舜帝后裔五大姓氏——虞、姚、陈、胡、田居于湖边而得名伍姓湖,是山西省最大的天然淡水内陆湖,也是华北半干旱地区罕见的一处大型天然淡水湖泊。

  伍姓湖湿地作为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已于2011年被确定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控制区总面积40.2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3平方公里,水深1.8-2.5米;有农用地2.36万亩、建设用地约1.3万亩、未利用土地3400亩。它也是运城盆地内涑水河、姚遥渠、弯弯河及中条山沿山排洪沟道的调蓄湖。

  2017年,伍姓湖启动了生态修复保护治理一期工程,先后投资1.5亿元,高标准完成了湿地大门、650米引道、16.2公里生物多样性巡护路和护坡、管涵及东西两座桥梁建设;攻克土地盐碱难关,栽植乔木26种1.1万余株,灌木17种5000余株,花草地被33种38万平米。同时,修建围栏20公里,对湿地实行封闭式管理,逐渐恢复原本生态;拆除湿地内破旧违建20余处3000余平米,移除废弃电杆300余根,清除各种垃圾4000余方;实施伍姓湖入湖口水生态治理人工湿地项目,日处理规模为2万立方米。上游涑水河污水经湿地处理后,既能改善涑水河水质又能为伍姓湖补水。

  2019年,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天鹅来到伍姓湖栖息,为这里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伍姓湖修复和保护力度的持续加大,其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湖水COD平均值由150降为82,氨氮含量(1.8)和总磷(0.4)也有所下降,水质明显改善。今年,一些多年不见的鸟类重新回到伍姓湖。

  如今,这里生长着30余种哺乳类动物,200余种鸟类,10余种爬行动物,3种两栖动物。在浅水区和沼泽地被大量野生植物“占领”,大面积的芦苇、马蔺、蒿类及个别珍贵的野生植物和野生鱼类“齐聚一堂”。拥有猫头鹰、灰鹤、田鸡、雀鹰等10余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草鹭、黑雁、赤麻鸭、雨燕等30余种中国保护候鸟,堪称鸟的天堂。

  伍姓湖是古文化发源地之一,素有北国江南之美誉,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如今,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下,伍姓湖这一城郊湿地公园,正在向打造“华北半干旱地区生态休闲、湿地康养新地标”阔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