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长三角的院士力量联合起来,定会在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结出累累硕果。”9月19日,在南京第33届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上,特地从杭州赶来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应用力学研究所所长朱位秋说。

  当天,这场以“产才融合、强链补链”为主题的高洽会吸引了来自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省内的8家院士服务机构、4位院士齐聚,深度碰撞产业人才“相融之道”,相约在院士科研成果转化、产学研用融合、人才团队集聚培养等方面加强服务合作,更好释放院士资源带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产业集聚效应和人才驱动效应。

  “我算是地道的南京人,在南京读了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又工作了几十年,南京培养了我,我希望为南京贡献自己的力量。”开幕式上,中科院院士、在苏中科院院士咨委会主任邢定钰说。

  在苏中科院院士咨询委员会成立于1998年,由中科院南京分院组织全体在苏中科院院士成立,现有在苏中科院院士46名,堪称江苏科技界的“最强大脑”。

  邢定钰介绍,咨询委员会主要发挥在苏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群体优势、科技智囊作用和院士队伍的社会职能,组织院士专家为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咨询委员会中,有专家对江苏大气污染状况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改善意见。去年他和几位院士一起调研了全国的基础科研设施建设,并就此向江苏提出了专门咨询建议。今年,大家正在围绕长三角城市规划开展调研。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高洽会把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聚集起来,碰撞火花,形成科技创新合力。”中科院院士、南大教授陈洪渊表示,希望通过合作,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为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他和团队将更好发挥院士高端智库在区域发展创新中的引领作用。

  “人才如同种子,需要合适的土壤和养分。南京的创新名城系列政策,就营造了这些土壤和养分,比如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重视创造环境和氛围,重视政策支持与引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昌文结合自身创业经历,深入分析了资本、政策等要素在助力人才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他说,人才创业,除了外部环境,还需要内生要素推动,他对团队的要求是有思想、有主见,能干而且肯干。目前,他的团队里有两名长江学者、6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等,获得了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0多项,7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累计为上百个国家重大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帮助解决了土木工程界多个国际性技术难题。今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企业销售增幅达24.8%,利税达6亿元。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国内院士资源最为丰富的人才集聚高地。

  开幕式上,8家院士服务机构携手发布“长三角地区院士服务机构区域合作南京倡议”,要抓住“长三角科创圈、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G312产业创新走廊建设”等契机,攻坚问题梗阻、提高工作协同,在院士引进、产业强链补链、咨询决策、学术宣讲等方面,互补短板、错位合作;在“树牢区域一体化服务理念,构建区域协同服务生态圈,促进区域产才融合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凝聚共识,共同致力于加速院士资源与产业、科技、金融等要素自由组合、高效融合,为区域一体化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支撑。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士联络办和南京市委组织部高层人才中心签订“院士南京活动中心”共建协议,联手打造院士对接服务、智库咨询、高端交流、柔性流动、创新创业五大服务平台。

  南京高层次人才交流洽谈会已连续举办了32届,累计服务参会单位4066家,提供中高级技术及管理岗位38523个,是长三角地区较有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

  本次高洽会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八条产业链,旨在整合院士活动机构、高校校友会、高校招生就业机构、相关领域企业等资源,打造产业、人才对接平台,推动相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共邀请相关部省市属国有企事业单位,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八条产业链龙头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等205家单位参会揽才,精选梳理了1108个中高级技术及管理岗位,计划招聘职位人数3336人,全部以线上云招聘形式展开,从9月19日持续到10月19日。从岗位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等技术科研岗位,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运维经理也占到一定比例。学历要求方面,本科及以上成为了众多企业的标配,多数岗位都要求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更有不少面向博士后的岗位。薪酬待遇方面,招聘单位诚意满满,20万-30万年薪仅仅是起步价,更有单位拿出百万年薪招聘,并给出了安家费补助、住房保障和科研启动经费等优厚人才待遇。 本报记者 黄红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