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渔业村位于流均镇东部,是淮安区最小的行政村,只有145户638人,全村有1072亩都为内湖水面,旱地仅有57亩。绝大多数村民生活在水上,以船为家。

  丰富的自然资源并未给渔业村带来富裕生活。长期以来,村集体年收入仅为8万元,还欠有70多万元外债,渔民生活条件低下,干群关系紧张。

  2014年,渔业村党总支书记潘志平走马上任,村里的实际情况让他吃了一惊:全村1027亩渔场以每年8万元的价格、通过不公开招标方式私下承包,9名承包人其中有7名为村干部和本村渔业大户。更棘手的是,协议还有7年才到期……“现实情况很严峻,但老百姓等不起,要立即制定收回渔场的方案。”

  这场收回渔场的拉锯战,一打就是两年。其间,潘志平带领党员、群众通过谈判、协商、司法起诉等途径开展工作。对于那些坚决不肯交还的,村里不惜以赔付违约金的方式回收渔场。“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赔付100多万元,当时就一个信念,无论如何也要把渔场收回来。”村干部王鹤广说。

  2016年1月,渔业村在镇里的大礼堂举办渔场公开招标活动,不少村民哪怕开船来回一天也要赶来参加。经过现场竞标,1027亩渔场成功以7年708万元的价格承包出去。礼堂外,村民喜气洋洋,庆祝渔业村走上新的跑道。

  “一夜暴富”并未让渔业村停下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脚步。傍有千亩内湖水面,渔业村走出“特色农产品+电商”的致富路子。

  6月11日,村干部王艮才开船前往湖区,和渔民一起捕捞螺蛳,“过去1桶螺蛳只能卖十几元,我们成立合作社后进行集体捕捞,卖上二三十元不成问题。”王艮才说。

  螺蛳价格翻倍的背后,是成熟的电商运作模式提供支撑。“集体捕捞、加工,便于统一螺蛳产品的质量。在电商平台上统一销售,不仅为村民提供销路,也方便价格协商。”负责电商运营的村干部赵启良说。

  如今,渔业村的电商产品由螺蛳扩展到莲藕、龙虾、水禽等。去年,村里通过电商平台销出莲藕100多万公斤,仅龙虾一项,营业额就超300万元。“我们注册商标‘楚良’,打算逐渐统一本村的农产品生产销售,把咱们的品牌打出市场知名度来。”赵启良说。

  “到我们家船上看看!”渔民韩吉锋热情地招呼。船舱内,电视、空调、冰箱、微波炉等家电一应俱全,桌上还摆了一台电脑。“以前可用不上这些。不是没钱用,而是不敢用。”韩吉锋说。过去,村民们在船上并没有规范的用电设备,大多从岸边电线杆私拉电线,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提高村民用电安全意识,渔业村邀请淮安区渔政监督大队为72户村民开办讲座,详细讲解渔船捕捞、生活等一系列安全事项,并为每户渔民配备灭火器、救生衣、救生圈等。去年,渔业村对第一批36户村民的渔船免费进行电力下火改造。“现在渔民船上各种家电都能备上,用着也放心!”潘志平说。

  去年4月,为方便与渔民党员沟通,渔业村购置一艘党建红船。“开会前我们提前联络大家,由村干部开船到对应湖区,大家上红船开会,免去来回跑的时间。”潘志平说,“疫情期间,红船还承担防疫工作,我们开船为渔民们送防疫物资,并挨家为渔船消毒。”

  近年来,渔业村相继出台一系列福利政策,为全村村民代缴农村合作医疗、综治财产保险,为每户建造现代化标准厕所,建成富有特色的水上村级公墓,并实行本村村民下葬零收费。

  记者 张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