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杨桂芳记者付首鹏

  高水旺的大半生都在和“泥与火”打交道。

  唐三彩,这个成就他一生又拴了他一生的非遗烧制技艺,让他从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走向国际化舞台,又让他带着这门技艺去探寻新的元素和技法的融合。

  非遗也求潮,这项惊艳世人的古老技艺,将如何讲好新时代故事,又将如何在国潮兴盛中抓住年轻人的眼球?

  厚重仿古和现代风格之争

  洛阳孟津的南石山村,是一个靠制作唐三彩而知名的村落。一路驱车进入,村民们的家门外、墙头侧,会摆放骏马、陶俑、狮子等唐三彩制品,展示着村落与众不同之处。

  推门进入高水旺艺术馆展馆大门,陈列着一个个色彩饱满的作品。展馆按照技法不同进行分类,形成了厚重的仿古风和轻快的现代风两个功能区。呆萌可爱的卡通娃娃、“一带一路”之旅等充满现代风格气息的作品尤为抢眼。

  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申申说,现代的风格色泽更为明快,造型也多,更为大众所接受。

  唐三彩历经喧嚣,因为该村村民高水旺一双巧手和执着到“较真儿”的个性而得来。高水旺是洛阳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他从17岁开始研究唐三彩制作,成为唐三彩行业的领军人物。

  每年耗资数百万元参展

  9月8日,高水旺刚刚从深圳回到南石山村。他在深圳筹备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唐三彩非遗艺术馆,并计划在那里开展教学、研学和技法体验。

  往年,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进行唐三彩艺术展示和交流。一年下来仅展会就有20多场,多的时候达近30场,有时三场展会同期开办,团队只得分成三摊儿参展。

  高水旺执拗于传播“洛阳唐三彩”的符号,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参加国内外的工艺品展会。业内知名的展会,洛阳唐三彩几乎没有缺席过。

  “展会上卖得不多,参展还费钱,可是通过参展能让更多人知道唐三彩。”高水旺说。

  除了参展,推广唐三彩的办法还有研学。比如在中小学校开展研学体验活动,或者拿着模具到中学讲授唐三彩工艺制作。“洛阳的孩子们以后走出去,说自己制作过唐三彩,自己的家乡洛阳有唐三彩,这就中。”高水旺说。

  何以圈粉年轻人

  不得不承认,在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风光之后,盛名之下的唐三彩并没有像其他瓷器制品一样飞入寻常百姓家。

  主要原因在于它本身有着质地疏松、容易漏水、釉上含铅成分等缺点,在实际生活中用处甚少,在市场上多用于工艺美学摆件。

  如何让产品更“透”、剔除有害成分等成为唐三彩进入生活器具市场必须突破的技术瓶颈。

  据高水旺介绍,1989年时,自己尝试着将土窑改为电窑,保持了产品的稳定性,瓷片在色泽光亮、艳丽、均匀基础上没了杂质。后来,为了能够使产品更贴近生活,经过多年时间烧制技艺试错和剔除重金属元素的技术突破,一套生活用具类唐三彩在去年推了出来。这是一套茶盏,绿底白花黄蕊,灯光照过,晶莹透亮。这一产品也一举打破唐三彩粗犷的刻板印象,让唐三彩的发展有更多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高水旺也不断尝试不同风格造型。美国的“棕熊”、俄罗斯的“女巫”、日本的和服仕女,以及网红瓷器“马上有钱”、古风版的“贵妃赏花”等作品,打破了唐三彩多制作骏马、骆驼、陶俑作品的调性。

  为了能够让产品更潮、元素更年轻,高水旺带领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还有三位90后新人。后者虽经验不足,可采用先“抛概念”再由有经验的师傅制作的办法,亦引入不少新鲜思路。“市场变化太快了,有些东西专家认可,但市场不一定认可。”高水旺说,一些小的、加入新元素的东西,反而很受市场欢迎。

  追求创新不拒绝跨界

  据高水旺介绍,早在1997年时,自己通过自学建设网站,获得了一笔海外6000多美元的订单,这一经历刺激企业不断拥抱新事物。而今的唐三彩销售渠道,除了实体店外,还引入了电商、直播,销售的款式也加入了众筹、定制等“花样”。他举例说,定制、众筹类创新款唐三彩在市场上需求越来越多,其交易额和传统产品几乎达到持平状态。一件网红款“贵妃赏花”,去年一经推出众筹,就卖出了近3000件。

  就在今年,唐三彩更是在跨界中进行突破。当前团队正在积极参与河南省文旅厅和腾讯的“老家河南,黄河之礼”合作方案,还计划和知名的IP跨界合作,通过更广为人知的IP形象传递唐三彩之美。

  市场需求正在刺激唐三彩造型越来越复杂,并采用更多、更新的网红元素。这对于现有的人才体系、产业链亦是一种挑战。

  “唐三彩还没有像景德镇瓷器一样,景德镇汇聚各行各业的人才,整个产业链非常细化。”高水旺说,现在设立研学、体验就是想突破这种障碍,和外部的人才、企业结合,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创作出新时代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