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陈朋冲

  近日,《河南商报》连续报道了郑州多个路段路灯不亮的现象,引发市民热议并提供线索。9月11日,郑州市精细办就此事向河南商报记者表示,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排查,逐一分析原因,具备条件的路段,要求能亮则亮;如果目前的确不具备条件,要求相关单位及时告知。

  而对于市民普遍关注的路灯不亮为何屡屡出现、如何针对性解决等问题,相关部门也给出了答案。

  针对路灯不亮问题,郑州将全市大排查

  郑州黄河路西延隧道开通一年多,隧道内还“黑灯瞎火”?最新进展来了。

  郑州市城管局负责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初步了解到,该隧道目前的管理责任在其他单位,不过城管局已经介入,联系责任单位加快解决隧道灯不亮的问题。

  据了解,黄河路西延工程由郑州发展投资集团出资,郑州地铁集团代建。郑州地铁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该隧道的照明设施建设此前一直在开展,去年7月份开通后,由于缺乏专用的高压电源,隧道照明只能依靠街边的临时电,照明效果不好。建设施工方之后设计了用电方案,但嵩山路沿线道路改造后,用电方案再次调整,目前新方案基本已谈妥,预计本月就能进场施工。

  此前报道中提到的石化路中州大道口往东的涵洞不亮,郑州经开区城管局路灯科一名程姓科长表示,初步了解到管理责任单位是机场高速方,目前经开区已经在协调用电,尽快让该涵洞亮起来。

  此外,惠济区一些市民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这两天晚上,京广快速路天河路口周边和江山路(北四环—沿黄快速路)部分区域也都亮起来了。

  郑州市精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河南商报反映的线索,将列出台账,逐一分析排查原因。另外,郑州市精细办将在全市开展大排查,并进行督导。路灯不亮可能涉及不同责任单位,谁的责任谁认领,“谁的娃谁抱走”,加快解决。

  该负责人表态,具备条件的路段,要尽快制定措施,只要具备条件,能亮灯则亮灯。如果目前的确还不具备条件,比如还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要求相关单位及时告知市民。

  城市路灯不亮的这些难题,将如何解决

  管理部门积极行动之余,市民更关心的是:郑州市多个路段路灯不亮,甚至建成几年了都不亮,原因究竟为何?是否暴露了一些机制和建设管理中的不足?如何针对性解决?对此,河南商报记者进行了采访和梳理。

  问题①:建管分离,移交前后容易脱节,导致路灯不亮解决:郑州市明确提出,建管要有机结合

  郑州市城管局城市照明管理处处长李涛介绍,郑州市城建项目采取建管分离体制,比如路灯等配套设施纳入道路整体建设。但实际上,经常是路面建好通车了,路灯还没亮起来。

  另外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路灯设施的责任主体不同。设施移交前,由建设单位管理养护。移交给城管部门后,由后者负责管理养护。但如果路灯设施一直没移交,建设施工单位撤场后,管理养护也无从谈起。因此会导致道路主体与照明配套设施的脱节,以及前期建设和后期管理的脱节,最终形成“失明”路段。

  城管部门很无奈:不移交,连线路咋走都不清楚,后续无法开展工作。一些建设单位人员也犯难:“我们自然希望早点移交,但问题是能不能移交走。”

  对此,郑州市城市照明灯饰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则上是能移交则移交,简化流程,只要设施安全、能亮、建设资料齐全,就可以办理移交。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郑州市明确提出,建管要有机结合,建设要为管理打基础,不产生遗留问题。同时管理部门也要提前介入,提出意见建议,做好衔接。如何保证有好的衔接效果,避免长时间断档,还要建设、管理等部门共同努力。

  问题②:道路施工前提出“保亮”措施,常无法落实解决:要形成约束,而不是仅仅落在纸面口头上

  有市民疑问:大河路实施快速化工程时,影响周边多个路段的路灯照明,涉及居民数十万,此前为何没有充分考虑,并采取必要的保障措施?

  一些知情人士介绍,郑州很多市政道路施工时,即使此前多次提要求,多次知会参建部门,要求做好路灯设施的保护,或采取临时性措施保障照明,但受工期、预算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上很多都落实不了。

  相关人士表示,目前道路施工前,常常是水电气暖等多个公用单位都介入,意见也被充分采纳,路灯照明影响居民出行安全,不是小事,但很多人总是重视程度不够,或将其放在次要位置。

  他们建议在道路建设施工前,包括路灯设施的保护、迁改及临时保障措施,能够更有力地实施,或有效约束,而不是仅仅落在纸面上口头上。

  问题③:责任单位不好找,影响解决进度解决:郑州市精细办将和辖区一起商讨、督促

  市民最关心的是路灯能不能亮,啥时候能亮,但反映问题时,有时问一圈也没结果。“反映一小段路灯不亮,问了一圈,有的说责任不在区里,有的说没移交、没法管理,有的说不归他们建,有的说施工单位找不到了,无法联系他们进行后续建设,问到最后自己都蒙了!”有市民留言说道。

  河南商报记者采访中也发现,反映一些路段路灯不亮时,多个单位均称不归他们负责,甚至说法相冲突。另外,一段路涉及多个单位,解决起来也更复杂。比如中州大道(陇海快速路—南三环),涉及至少三家责任单位,路灯不亮时,需要一家一家去联系。

  “对于一些道路建成多年路灯却不亮,也找不到责任单位的,我们将跟辖区政府一起商讨,最终找到当年由谁来建,或找到牵头建设单位,督促其解决。”郑州市精细办相关负责人说。

  问题④:路灯照明电源建设不足,成为“卡脖子”难题解决:电源点位建设纳入专门计划,避免没电源或电源“带不动”

  采访中,河南商报记者发现,路灯电源点位不足被频频提及。甚至不少人士称,解决了这个问题,路灯不亮的问题能极大地缓解。

  郑州市城管局城市照明管理处副处长王冰解释,与其他市政设施相比,路灯需要专用的电源,涉及电力增容和配电站、变电站建设等,不是说随便接到哪个电源都可以的,否则接上去也用不了,效果差,还影响其他路段的照明。

  比如市民反映的惠济区新城路、开元路、江山路、清华园路等多条道路路灯不亮,王冰介绍,大河路江山路口建设有弓寨配电站,专门供惠济区路灯照明用电,同时还需要在大河路沿线建若干个箱式变电站,供其他支线路灯用电。近两年大河路施工时,道路红线内的路灯管线设施等进行拆除,箱式变电站也就是电源点位减少,负荷也不够,因此周边照明受影响,部分路段路灯不亮,或有时亮有时不亮。

  郑州市层面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也进行了责任分工。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郑州市政府此前要求,针对路灯电源负荷需要增容或无法就近取电的问题,也即缺电源的问题,由城管部门会同供电公司提出技术方案,确定满足照明需求的电源点,由城建部门牵头,同设计、施工单位实施建设。但涉及用地征迁等,都需要一定周期,市民也要再等等。

  采访中一些人士建议,郑州市每年在出台城建计划时,也出台专门的城市照明规划,确定电源点位如何分布和使用,并加快实施,避免路灯设施建好后,无电源点位可用,或者电源“带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