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柯杨 胡巨成/文 陈更生 聂冬晗/图

  耗时6年跟踪拍摄,扎根240个偏远村,整理出4千张照片……9月12日,大别山金刚台下,一场名为“走百村 看脱贫”的摄影展在这举行。

  这一天,信阳市商城县里罗城村,560米长的“山村画廊”装扮一新。数千名观众从省内外多个地方赶来,通过镜头“寻味”河南脱贫攻坚。

  一场主题摄影展,一个大别山下的脱贫村,有啥不得不看的理由?来听听拍摄者——河南日报退休摄影记者王天定怎么说:

  “这不仅是一场成就展,更是一段伟大历程的忠实记录。”

  “它是原汁原味的,不添加一点‘味精’。”

  这是一场举办在特别时间、特别地点的特别展览。短短560米路,浓缩的是河南6年来脱贫攻坚的壮阔历程,凝结的是千千万万河南人的汗水心血。不摆拍、不干涉、不组织的“三不”记者王天定,想用纯纪实手法,告诉观众在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以前作过哪些难、大家干过多少事,留住河南人关于脱贫攻坚的集体记忆,让人们真正有共鸣。

  这位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一年有三分之二时间泡在基层,常年如此。他跑遍了全省所有市、县、区,赢得美誉“王全省”。

  240个村,绝大部分是交通闭塞、人迹罕至的偏远村落。280个脱贫故事,每个故事都装着一小块河南的天翻地覆,盛满很多人的欢笑眼泪。

  摄影展中每个故事,都由一组照片构成,都是多次拍摄的留影。这6年跑了多少路,王天定早就算不清了,反正鞋子穿坏了不下10双。“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记录。”这个念头,让他攀爬在路上,始终红光满面,劲头十足。

  如果你的工作生活跟脱贫攻坚有关系,如果这240个村有你的家乡,不妨停下脚步,看看中原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历程里,人们曾经眼里期盼的光,和现在脸上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