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柯杨 胡巨成/文 陈更生 聂冬晗/图

  村民穿上新衣服来了,摄影家背上相机来了,老家河南的游子从外地赶回来了,9月12日的信阳市商城县里罗城村,因为一场名为“走百村 看脱贫”的摄影展,热闹得就像过大年。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刘雅鸣,在摄影展现场和小观众互动。这场展览,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商城县里罗城村村民委员会联合举办。

  里罗城村新修建的“山村画廊”,依偎在大别山“中原第一峰”金刚台下。青山环绕,白云蒸腾,泉水清凌,4千张记录河南脱贫攻坚历程的照片,就布置在这个天然展览馆里。

  摄影爱好者王玉璞早上6点多,驱车从信阳市来到里罗城村。他站在一组茶油公司给农民发工资的照片前,品味良久:“老百姓脸上开心的笑,不仅因为面前一沓沓钞票,更因为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作为摄影“圈中人”,他想向这场展览的作者——河南日报退休摄影记者王天定表达一份敬意:“一个好的摄影家,必须跟人民做朋友。这些照片上,人们不管大笑、微笑还是苦恼、沉思,对镜头都没有任何戒备。”“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新闻摄影,或者别的任何工作,离人民越近,收获的笑容越纯。这是我今天由衷的体会。”

  听到摄影展举办的消息,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肖家治,专门从青岛赶回商城老家。和无数游子一样,家乡点滴变化都牵动他的心。“照片里有很多我熟悉的人,特别是看到我的朋友谢焕友,开办企业带富乡亲,我很受触动,打赢脱贫攻坚这一仗不容易,太多人付出了太多心血,他们奋斗的模样值得尊敬,值得铭记。”这位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很是感慨。

  “这是李林敏。”“妈妈 ,谁是李林敏?”“她是一个好妻子,照顾残疾丈夫,担负起一家人的生活。”“妈妈,我最喜欢这一张照片。”“为什么呢?”“你看,他们一点都没有哭,他们都在笑。”周边遇子店村的王爱菊带三个孩子,认真观看一组反映残疾人家庭脱贫的照片。她说,来观看这个展览,就是想让孩子们知道,这一代人所做的和为之努力的。

  “这种插秧的木头耙,我们已经不用了,换成了高效率的犁田机。”里罗城村村民马协明指着一张照片说。“那时候,50多斤的木头耙压着,走都走不快,咋会想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

  小伙子聂金锋花了8个小时,从卢氏来到商城看展览。路程确实不算近,但只要有心就能到达。

  在这座充满野趣的天然展览馆,每个人心里涌动着感动和欣喜,这是长途跋涉、即将抵达目的地的感动,这是对未来能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