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凉山州西昌市西昌学院学工部副部长杨春晨,受学校党委派遣,到布拖县采哈乡延务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位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的彝族干部,用他的真心真情,为彝族老乡送去了党的好政策。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不仅收获了老乡的爱戴,也得到了组织的肯定,连续两年获得布拖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扶贫先扶智 教育需先行

  作为凉山州唯一的省属本科院校,西昌学院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派驻采哈乡驻村帮扶的干部中,先后派出20余名硕士研究生。这些高校教师的到来,大大改变了当地老百姓对教育的认识。2019年、2020年控辍保学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老乡们一改宁愿放羊、放牛也不愿意让孩子上学的老观念。

  杨春晨要求所有的帮扶干部每学期必须到采哈乡中心校开一次讲座,给孩子们讲授科学知识和自己的求学经历,鼓励山村孩子拓宽自己的眼界,志存高远,刻苦读书,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作为一名彝族干部,孩子们对他总是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的求学经历,也总是更加打动孩子们的内心。每年寒暑假,他都要对读高中的返乡学子进行假期辅导,通过长期的努力,采哈乡考到县上、州上的中学生越来越多,教育帮扶的成效已初步显现,相信通过持续的教育帮扶,采哈乡的明天会更美好。

  小小“乌洋芋” 变身“金饭碗”

  采哈乡地处平均海拔2500多米的二半山区,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作为主食,经济附加值极低。西昌学院依托自身专业优势,组织学校农学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这里的气候和土地条件非常适合种植“乌洋芋”。学校向农户提供高质量“乌洋芋”种子,提供化肥和农家肥,派出专家到村指导种植技术。

  到田间考察土豆的长势,指导农户按时施肥、除草、打农药,这些工作都是杨春晨的日常。2020年,村民俄的比子家示范种植的“乌洋芋”取得了丰收,由传统洋芋亩产700多公斤提高到亩产2000公斤。每公斤可以卖到10元,预计增收1万余元。通过西昌学院农业专家和精准扶贫驻村帮扶队员多年的不懈努力,“乌洋芋”连续多年在采哈乡推广种植。2021年将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大面积种植。

  脱贫先修路 携手奔小康

  布拖县采哈乡接壤昭觉县的龙恩乡,中间只有一河之隔。由于该段河流处于布拖河下游,一到汛期河流暴涨,就会阻隔两岸的交通,这给两岸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当地群众希望能打通两岸的道路和桥梁。2019年,乘“西昭”高速公路建设的契机,杨春晨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调,多次往返于西昌、昭觉、布拖,通过多方努力,项目在2020年6月正式开工。

  项目开工后,质量和进度是杨春晨最挂心的事情,他总是带领帮扶队员们,监督、查看各项进度,以确保项目按期完工。

  两岸群众都非常高兴,他们对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充满了感恩,对杨春晨等帮扶队员的努力和辛勤付出赞不绝口。看着项目有序推进,老百姓们心里都乐开了花。项目预计2020年底建成,2021年正式通车,老乡们的夙愿即将达成。

  “帮扶采哈乡整体发展,帮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是我和所有驻村队员唯一的目标,我们与村民共劳作、同商量、心贴心,发展产业修建集体经济的养鸡场、养羊场;推进厕所革命,开展环境整治,建设入户管网。目前,正全力打通采哈乡到昭觉县龙恩乡的公路。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工的坚强支持下,我们有信心打好这场硬仗,完成学校交给我们的任务,带领贫困群众一户不落、一人不漏的脱贫奔康,坚决取得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面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杨春晨充满信心。

  采写:何玲 龙静 李杨

  编辑:王飞

  校对:肖伟

  审核:陈荞

  策划:何文宗

  监制:雷和斌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