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 9月10日,由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20)》。

  报告指出日韩贸易摩擦的发生既有劳工索赔引发的近因,也有深层次历史导致的远因,日美韩三国关系的变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日韩贸易摩擦走过了从突发到激化再到缓和的过程,对日韩两国的经济、经贸关系、经贸合作等方面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韩国强征劳工受害者与日方公司官司频出,而韩国最高法院的强硬态度,特别是自2017年文在寅总统上台以来的对日态度更加强硬,使得日韩关系变得越发紧张。2018年10月,韩国最高法院支持四名二战时期遭日本强征的韩国劳工的索赔权,判决涉事日本新日铁住金公司向每名原告赔偿1亿韩元(约8.8万美元),激化了两国政府间的矛盾。同时,日韩两国之间的“慰安妇问题”也为两国的贸易合作埋下深深的隐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慰安妇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日韩两国一直在处理慰安妇问题上争执不休,尤其是2017年文在寅出任韩国总统后,韩国政府多次就朴槿惠政府达成的《韩日慰安妇协议》表达不满,认为协议没有被多数韩国民众接受,并成立专门的“调查组”进行调查,最终认为该协议不符合韩国宪法,不具有效力。2018年,韩国政府宣布将解散“和解与治愈基金会”,这相当于在事实上否定了该协议,引发日本政府的强烈反对,加剧了两国矛盾。此外,日韩两国还存在领土争端。日韩两国在竹岛(韩方称“独岛”)的领土主权上存在长期纠纷,其深刻程度近乎无解,成为日韩关系上的“死结”。岛屿争端涉及自然资源、海洋主权、军事地位等现实利益,而实际被韩国政府所控制的竹岛对日本政府而言如鲠在喉。日韩两国在领土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进一步激化了两国矛盾。

  日美韩三国关系发生显著变化,成为日韩贸易摩擦发生的重要原因。首先,在日本,安倍晋三政府自上台以来积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着力强化日美同盟关系,随着《日美贸易协定》的签署,日美关系得以进一步强化。另外,2017年以来,中日关系持续改善,以经济社会领域发展为核心内在驱动日本改善对华关系。其次,在韩国,文在寅政府属于进步派政府,主张以强硬态度对待日本,韩国在对日层面持强硬立场。最后,美国的缺席也是日韩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以往的日韩关系中,日韩两国发生矛盾时,美国基于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考量,经常扮演“调停者”的角色。但特朗普政府上台后,致力于推动“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对此次日韩关系恶化没有及时出手以促进双方缓和,造成日韩关系持续恶化,乃至日韩贸易摩擦爆发。

  日韩贸易摩擦的发生不仅使两国关系日趋紧张,而且对两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日韩两国的经贸关系、中日韩经贸合作等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应从日韩贸易摩擦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快中国半导体产业创新发展。中国应加大对半导体原材料、生产设备制造的研发投入力度,掌握这一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生产能力,有效促进半导体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