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郭戈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蒋晓芳

  7月30日,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T2航站楼的西部航空值机柜台,实习生江梦瑶正娴熟地为旅客办理手续。

  “通过内部考核后,我就可以签约正式入职啦!”江梦瑶兴奋地告诉记者。

  江梦瑶是鹤壁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高速铁路客运乘务专业的学生。“去年9月,老师向我们班的同学推荐了近30家实习合作单位,并指导大家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兴趣选择。我已经在西部航空实习近一年了。”江梦瑶表示。得益于学校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她今年一毕业就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实现了“毕业即就业”。

  江梦瑶的情况在鹤壁市并非个例。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途径。面对今年特殊的就业形势,鹤壁高职院校千方百计深化校企合作、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全力促进毕业生就业。

  当天下午3点,在距离鹤壁市700多公里的海信(扬州)家电产业园内,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海信班”的应届毕业生程志伟正在冰箱生产线上紧张忙碌。“我们班的学生毕业后就被统一分配至海信集团各地分公司工作。”程志伟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海信班’是我校与海信集团的合作办学项目。校企双方通过开展工学交替、实训平台、师资配置等方面的合作,实现生产、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技术技能,从而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鹤壁市机电信息工程学校招生就业处副处长温守坤介绍,该校目前已与海信集团、天海集团、富士康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装上了“稳定阀”,就业率高达98%以上。

  “在鹤壁,每年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实现就业的毕业生多达四成,校企合作正在成为鹤壁高职院校重要的办学模式,精准、有效服务企业和毕业生‘供需’两端。”鹤壁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科长孙向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