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 郭海方 通讯员 韩静 孟庆勇

  “可多亏了领导们的帮助,安排她姊妹俩在同一个学校!”6月10日,说起孙子孙女上学一事,临颍县石桥乡低保贫困户王德民感动不已。

  老王的孙子、孙女均有残疾。今年4月底,临颍县脱贫攻坚“放心村”建设业务指导组在石桥乡李庄村发现了一个新问题:老王的小孙子去年获得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资助,免费到了一康复中心学习。看到小孙子治疗效果明显,老王就想为13岁的孙女也申请康复救助,但针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现行政策是不超过6岁。了解这一问题后,临颍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集中研判。经对接,市残联同意破例为其放宽年龄限制,康复中心接纳了老王的孙女。

  王德民孙女“就学难”这样的问题,就是临颍县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现的“疑难杂症”。针对这些疑难问题,临颍县今年启动了脱贫攻坚“放心村”建设活动,推动疑难问题清零。

  干部沉下去,问题筛出来。为真正摸清底数,临颍县抽调各行业部门业务骨干,对每个脱贫攻坚“放心村”建设试点村进行实地指导,逐村逐户对照检查,找问题,补短板。

  “你2019年的生产经营性收入是10000元,生产性支出是17000元,啥原因?”在杜曲镇郭庄村贫困户刘海坤家走访时,县脱贫攻坚业务指导组组长王晶不解地问。

  “我去年种的吊瓜受灾了。今年要是能贷点款,我准备提劲儿干,把钱赚回来。”刘海坤答。随行的镇村金融服务中心负责同志当即表示帮助老刘申请小额贷款。

  集中“会诊”,分类破解。针对排查发现的疑难问题,临颍县探索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集中研判机制,定期组织各行业部门业务骨干召开“诸葛亮会”,逐一对照政策,分类总结问题,探讨解决方案,明确责任办理单位及整改办结期限。三家店镇潘庄村村民宋德森家门前的一条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几次反映,都因为经费不足不了了之。这一回,镇里和武装部门联合协调了经费进行修建。“路一修,我心里可舒坦了!”宋德森说。

  目前,该县已有51个重点村“放心村”建设工作通过验收。“我们编制了典型案例操作手册,为各乡镇处理同类问题提供参考。”临颍县扶贫办副主任张书明说,在此基础上,县里探索出包括帮扶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完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11项指标在内的“放心村”建设工作标准、工作流程。

  临颍县委书记陈红阳说,他们将以点带面,在全县16个乡镇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放心村”建设,实现问题动态清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