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2日讯(记者 戴璐岭)6月12日,记者从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近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和四川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印发了《四川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记者了解到,四川省现有天然林面积2.5亿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80%以上,是四川省森林资源的主体和精华。1998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四川省率先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标志着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20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四川省全面保护天然林,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常年管护森林资源面积2.87亿亩,公益林建设8596万亩,森林抚育1677万亩,中央和省累计投入资金542亿元。天保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我省生态状况持续好转,林区民生不断改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同时,四川省天然林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生态系统脆弱,管护水平低、监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仍然存在。四川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天保工程二期即将结束之际,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实施方案》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必将推动我省天然林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记者了解到,《实施方案》共21条,主要包括7个部分。根据《实施方案》,四川会继续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从严控制和监管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自用材采伐天然林;严禁以营利为目的采挖移植天然林树木,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对保护重点区域的天然林,除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和遭受各种自然灾害受害木清理等必要措施外,禁止其他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到2020年,四川有效保护全省2.5亿亩天然林资源,基本建立天然林保护修复法律制度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到2035年,四川天然林持续稳定,生态承载力显著提高,天然林保护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到本世纪中叶,四川将全面建成以天然林为主体的健康稳定、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

  四川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天然林保护修复的认识,做好天保工程二期总结评估,确定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编制全省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组织各市(州)编制天然林保护修复实施方案,做好《四川省天然林保护条例》修订等相关工作。《实施方案》的施行,将推动四川省天然林保护修复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工程型向制度型,由阶段性向长期性的重大战略转变,为四川省筑牢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文明美丽四川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