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随着麦收全面结束,秸秆禁烧工作成了当务之急。但在阜阳市颍东区冉庙乡的田间地头,却没有了往年秸秆随意散落,沟头路边胡乱堆放的现象。

  秸秆都去哪儿了?记者日前来到冉庙乡张桥村冉寨庄的一块收割过的麦茬地,只见一台秸秆打捆机正在田间忙碌,不大一会,一个长约1米、宽约30公分的长方形秸秆捆就从打捆机上“吐”了出来,“今年午收天气好,麦秸也干,打捆也比往年快的多”。正在作业的农机手蒋召建熄掉机火,与记者攀谈起来,这块地是种植大户的,有50多亩,到晚上就干完了,一般农户的麦茬早都打捆结束了。

  “这一季干的有400多亩,一亩地打捆费用25元,去掉油费、运输费,收入还不错”。蒋召建算了算收入账,高兴地说,这些打好捆的秸秆由当地一家养牛场负责回收,很省心。

  蒋召建嘴里说的养牛场是附近高庄的阜阳市金莲养殖专业合作社,在该养殖场记者看到,一栋栋养殖大棚整齐划一,一头头肉牛高大肥壮,农场负责人冉现法一边码放刚收的秸秆,一边介绍牛场的养殖情况,“目前牛场存栏大小100多头牛,主要食用秸秆和棉籽饼等掺混的食料,很爱吃,营养也不错”。冉现法说,现在收购的秸秆有250多吨,远远不够用的,只要有就继续收,既能帮助当地解决焚烧秸秆的危险,又能保护环境不受污染,还能把牛养的又肥又壮,真是一举多得。

  “目前,冉庙乡有规模养牛场5家,年存栏肉牛1000多头,对小麦、玉米的秸秆需求量大,另外还有一些外地企业也来收购,现在我们这儿的秸秆可都是‘宝贝’了”。该乡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谢军说,今年,张桥、赵集、冉庙三个村的两万多亩的秸秆全被外来企业回收了,其它村里的秸秆政府也是兜底处理,不让农民花钱,就能让秸秆全部离田,都是利民的好政策呀!

  秸秆离田,不仅有效防止焚烧秸秆的危险,还能为农民及时播种玉米、大豆等夏作物提供有利条件,“现在政府就是好,啥都给咱农民想到头里来了”。该乡赵集村八里庄农民刘军高兴地说,往年收完麦,清理田间秸秆是最头痛的事,现在可好了,地里没有散落的秸秆,就是想烧也烧不着了。

  “今年围绕秸秆禁烧工作,乡里从宣传发动、机械调度、网格化包保等方面早就做好了准备。”谢军说,另外,乡里还制定了奖励措施,在禁烧工作期间,凡是未出现一处火点、一处“黑斑”或未向水体抛洒秸秆且种植进度较快的村,经考评取得前三名,分别给予3000元不等奖励,这让村里参与禁烧的工作人员更有劲头了,田间地头看不到秸秆那就对了。(宿飞 记者 彭旖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