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网云对话】

  【开栏语】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将于5月21日在北京拉开大幕。5月19日,带着全省人民的重托,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启程飞赴北京,以饱满的热情共商国是、参政建言、为民履职。

  疫情发生后,委员们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助力复工复产。通过前期的充分调研,认真撰写,已准备28件联名提案,涉及加快建立健全长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支持成都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综合试验区、将安宁河谷综合开发纳入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内容。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召开的两会,将有哪些看点值得关注?

  结合疫情防控需求,四川新闻网今年创新报道形式,开启【川网云对话】,通过记者与四川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和住川全国政协委员间“云对话”的形式,聚焦两会热点,唱响四川声音。

  【川网云对话】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张力:促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高校专业按需增减

  四川新闻网记者云对话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张力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0日讯(记者 李丹 实习生 聂莹 摄影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5月19日,带着全省人民的重托,住川全国政协委员启程飞赴北京,以饱满的热情共商国是、参政建言、为民履职。

  “我今年有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份是关于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贯通互认。”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力表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热点话题,如何促进就业,自己有几点建议,“包括国家应该定期发布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这有利于家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专业。而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也应该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情况,进行系统梳理、结构性调整,该取消的专业就取消,该减少的就减少,该增加的就增加,以促进高质量就业。”

  今年高校毕业生约49万人

  四川多部门联合出台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我今年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张力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是“稳就业”工作中的特殊群体,是“保就业”任务中的重中之重,“四川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我的其中一份提案是《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

  在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多渠道促进就业。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招聘、面试、录用方式,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

  张力透露,最近,四川省人社厅、教育厅、财政厅、国资委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相关的政策,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包括扩大基层项目招募规模、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作用、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扩大就业见习规模等,“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大概是49万人。加之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今年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即使困难较多,我们还是有信心,解决这些困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大范围就业。”

  建议国家定期发布人力资源需求状况

  梳理现有各级高校的专业设置 进行结构性调整

  “高校就业,其实是一个长期性问题。”张力表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社会和家长期望值也高,应该有前瞻性、基础性的安排和部署。

  张力直言,目前,大多数家长、学生在高考后选择学校和专业都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对所学专业与未来就业市场的供给关系、接纳能力了解甚少,这不利于学生毕业以后高质量就业。

  “为此,我建议,国家定期发布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张力表示,这样高校可以根据各自情况调整充实相关专业,家长、学生可以根据各自情况报考相应的学校和专业,尽量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市场用人主体与学生学习专业的匹配程度。

  “同时,我建议,在制定国家各种发展计划时,应该分析计划所涉及的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和相应来源渠道,并向社会公布。”张力说,这样能为社会、家长及学生提供积极的就业引导。

  此外,张力还建议,要梳理现有各级高校的专业设置,进行结构性调整,以适应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需求,“适当取消一批供需失调、供大于求、人力资源市场明显饱和的专业,减少一批现阶段人力资源市场认可度较低的专业,适当增加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专业。通过调整,尽量减少学生毕业没有市场需求、毕业就失业的尴尬情况,也通过调整,达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