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网讯(记者 袁健)“这段时间多亏各位老师对孩子们的线上辅导,要是没你们,不知道娃在家咋过呢”“向最可爱的志愿者致敬,辛苦你们了”“欢迎你们四个月后再来,永远欢迎你们来做客”…… 近日,南京林业大学水杉支教协会的志愿者们收到了来自大凉山深处的数百条感谢信息。原来,在持续一个月的时间里,南林大的51名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通过手机对四川大凉山盐源县树河镇的315个中小学生开启了“云支教”模式。

  51名志愿者辅导315个学生 给大山里的孩子办起“云支教”

  从2013年开始,连续7年来南林大水杉支教协会都扎根于四川省大凉山树河镇,开展“1+10”支教志愿服务:1个月的当地支教结束后,未来10个月他们每周都会对孩子们进行远程的课业辅导、心理疏导和精神引导。

  “2月份的时候,我们应该帮助当地孩子制定新学期学习计划了,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开学的日子一拖再拖。”水杉支教指导老师郭辉介绍,“城里的孩子开始上网课了,大山里的孩子也不能掉队,水杉支教的志愿者们决定组织起来,给当地孩子带去‘云支教’。”

  说干就干,讨论、建群、联系家长、招募新老志愿者..... 老志愿者带头,新志愿者跟上,几天时间,51名大学生加入“云支教”志愿者的队伍。当地学生的家长听说是水杉支教的志愿者们又来为孩子们辅导功课了,都放心地报名参加,9个年级的辅导群一共招收了315名当地学生。

  “云支教”的课程开始了,志愿者们面临的挑战也来了。线上给孩子们辅导的同时,大学的课程也开始了线上教学。自己的学业很是繁忙,孩子们的作业也不能耽误,怎样让“云支教”有序的开展,志愿者们商讨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每天志愿者都会把仔细批改的作业发给孩子家长,并提供微信等方式进行辅导。)

  每天早上8点,志愿者们都会准时把各科的作业发到班级群里,孩子们也会认真地抄写题目写下答案再发给相应的老师。之后负责各科的志愿者会在傍晚的时候上传自己手写的解题方法和步骤的答案,并且针对孩子们个性化的问题,还会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一一做讲解……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见缝插针地为孩子们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1个月时间批改近2万多份作业 孩子们在进步志愿者们也在成长

  “我想走出大山,给人们设计好看的衣服”“我想去上西昌的初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我希望好好学习,这样妈妈就不为我担心了”在一次语文作业上,孩子们在作文本上的小小的格子里写下了自己大大的梦想。

  为了呵护这些梦想,志愿者们在用心地教,孩子们在努力地学。一个月的时间,志愿者们批改了近2万份作业。“这一个月,说实话,真的很辛苦,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志愿者时欣玮既是三、四年级班主任还是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我们布置的每一份作业,孩子们都一笔一划认真地完成。在最后一天的作业中,很多同学都提到自己在这一个月里取得了很多进步。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们在进步,志愿者们也在成长。志愿者卢佳宝,承担了三年级23名学生的语文辅导任务,认真批改、细致讲解,在每天的几十份作业中她收获了“责任”;志愿者杨靖莹,带领着一支9人的队伍负责一年级的教学,提出教学建议、布置学习任务,在每天的工作中她收获了“担当”;志愿者邹康,在他小时候,支教老师给他种下了一颗向往知识的种子,因此他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大学,这次他作为志愿者又把这颗种子带回了大山,送给了孩子,从中他收获了“传承”……

  (当地孩子给志愿者们写了一封感谢信,志愿者范炜怡说:这是小天使们写给大天使们的信。)

  冰雪消融,春暖花开,3月15日,为期一个月的“线上支教”结束,孩子们也逐渐从线上课程过渡到正常的学习模式,水杉支教的志愿者们也到了说“再见”的时候。指导老师郭辉在每个年级的辅导群里都发布了告别通知,通知的最后这样写道:今年的7月我们还会如约来到树河支教,希望四个月后的再见面,孩子们都能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