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勰

  2月2日,刚刚从银行办完汇款手续回到项城市官会镇住处的马刚,不时展开攥在手里的捐款凭证,看了又看。“捐了,心里就踏实了!”这个黑瘦的汉子长舒了一口气。

  他是真想捐。

  马刚的身份有些特别,一面是长年累月在建筑工地上摸爬滚打的农民工,一面是家乡一所自己创办的留守儿童学校的校长。17年来,工地、学校两点一线,农民工、校长两位一体,他的位置和角色周而复始地变换着,不变的就是他对孩子的热爱。凭着这份爱,他靠着自己日渐粗砺的双手为2000多名贫困儿童和880名孤残儿童圆了上学梦;凭着这份爱,他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收获了“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并荣登“中国好人榜”。这样一个人,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他能不想捐吗?

  可他差点没敢捐。

  他创建的官会镇昌福学校有近1000名师生员工,包括他承诺免除费用的孤儿、残疾学生、贫困生和本村学生,一年的开支不是小数目,大都着落在了马刚身上。而他所依靠的,就是自己在工地上的收入和组织工友们打工的收入,微薄且不稳定,遇到拖欠劳务费,自己也会欠一屁股债,“我今年就是大年三十才回家,一直在要账,难呀!”

  他终究还是捐了。

  “再难,也有比我更难的。”马刚说,这些天一直在为捐不捐纠结,心里痒得很,后来看到电视上咱河南的医护人员赶赴武汉支援,现场送别的大老爷们都哭成泪人,甚至还有护士提前给娃断奶奔赴疫区,马刚再也坐不住了,把七零八碎的现钱凑一起捐了出去,“只有几万,不值当细说的,但这确实是我手头所有的钱了,过段时间宽裕了还要再捐。”

  他捐了就踏实了。

  “我一半在建筑界、一半在教育界,”马刚半开玩笑地说,他希望能以自己的微小力量感染到别人,得到更多有实力人的响应,把一份分小爱汇聚成大爱。至于学校下一步的费用,马刚还没细想,但他知道,政府部门一直在支持他,各界爱心人士一直在支援他,已经坚守了17年的学校肯定还会继续坚持,留守儿童圆梦读书的笑脸肯定还会继续绽放。而这些,和今年春天的时代主题一样,就是用爱传递温暖、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