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

  说起许昌,你可能会想起魏都、曹操。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说这里是“河南的温州”。不靠海、不临江、不沿边,民营经济在这里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许昌有啥做法?河南商报记者专访省人大代表、许昌市长史根治。

  民营经济是如何在许昌发展壮大的

  据了解,许昌市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80%以上的生产总值、75%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超百亿元民营企业6家,其中2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一串串数字的背后,除了自带的民营经济土壤外,还有政府的鼎力支持。

  在具体做法上,许昌大力实施“四个一百”专项行动,累计解决各类问题2500个,68家企业债务风险、担保链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一大批企业渡过难关、焕发生机。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2019年,许昌“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网上可办”和“一网通办”实现率达到100%,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全省用时最短。

  此外,许昌还积极引进创新人才,仅2019年就拿出8200多万元奖励、扶持科技创新创业功臣和创新创业人才(团队)、高层次人才。

  用3到5年,打造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发展的路上难免会遇到难题,史根治也坦言,目前,许昌民营经济还普遍面临着产业层次低、管理水平低、创新能力差等问题,所以,现在许昌的民营经济要转型。

  史根治表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他们坚持盘活存量,把先进核心技术的引进作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坚持扩大增量,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谋划了智能电力装备、再生金属及制品、节能环保装备和服务、高纯硅材料、5G等九大重点新兴产业,并围绕九大新兴产业持续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已累计完成投资280亿元,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打造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增长点。

  “郑许一体化”为许昌带来重大机遇

  在地理位置上,许昌紧邻郑州,不久前,《郑许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35)》正式获批,许昌又迎来新的机遇。

  史根治介绍,在交通对接方面,许昌“川”字高铁网“收笔成型”,许昌境内的郑万、郑合高铁4个站点投入运营,郑许市域铁路加快建设,许昌与郑州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产业对接上,许昌积极承接航空港区产业辐射和溢出,市域铁路沿线特色小镇启动谋划建设,5G智慧信息产业园、中德(许昌)产业园等31个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鲲鹏”,与许昌就“缘分”十足。2019年7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北京发布了鲲鹏计划,许昌敏锐地抢抓机遇,将鲲鹏项目引进“落户”,该项目从选址、建设到投产仅58天,刷新了“许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