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李英华刘红涛

  12月8日,两位从郑州来新密伏羲山玩的游客,听说当地有一座龟山,传说是神龟幻化而成,于是沿着山势转了几个弯,来到了龟山脚下。

  在山脚下,他们发现了一大片菜地。冬日暖阳下,水灵灵的大白菜圆滚滚,笨菠菜肥硕的叶子绿得发黑。五六十亩菜地被平均划分为若干个40平方米的小菜园,木栅栏围得整整齐齐,每块小菜园又分成8小块,洋葱、蒜苗、白菜、上海青等品种不一,每垄之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旁边还有3座蔬菜大棚,里面种植的品种就更多了,芦笋、茼蒿、香菜等“身娇肉贵”的细菜琳琅满目。

  像菜园,可是又跟泥土飞扬、品种单一的寻常菜园不大一样,反倒有点像花园,这究竟是啥地方?两位游客犯起了嘀咕。

  “欢迎来到我们的农业公园。”正在地头干活的超化镇李坡村村委会主任李卓谏笑着说。

  老李穿着西装蹲在地里,乍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可是,他纯正的当地口音,朴实坦荡的言语,中和了那一点不协调。

  今年52岁的老李早年开过煤矿,后来办起了房地产公司,是村里有名的能人。去年村“两委”换届,他当选村委会主任。“在外闯荡多年,本来就有意回乡,再加上难得父老乡亲看得起,我就想试试看。”老李说。

  位于龟山脚下的李坡村早年植被茂密,环境优美,地下蕴藏了丰富的煤炭资源。可是,随着煤矿开采范围的扩大,这里成了沉陷区,环境大不如前。老李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当选村委会主任后,他决定甩开膀子下劲干,带着乡亲们一起把村子变个样。

  杭州、徐州、东营,老李四处考察,还请北京首农集团来出谋划策。专家建议,坡地不平整,没法做大而全的农业,却适合做小而精的农业公园。

  超化镇副镇长周君玲介绍,在镇里的支持下,李坡村进行土地整理,盘活了5000多亩土地,老李自掏腰包流转过来。山顶上,铺设了健康步道;山腰,整出一块块梯田,除了种观赏树种外,还栽了些果树,并专门辟出一块地养些猪和鸡;山脚下,对原有的窑洞进行改造,打算建民宿;民宿旁边就是菜园,准备按照共享菜园的模式,把菜地租给城里人,平时由农民种植管理,蔬菜成熟由物流直接送到家,等摄像头安上后,租户就能在手机上随时看到自己的菜园。

  “所谓的‘农业公园’,其实就是田园综合体的雏形。”新密市农委主任李瑾瑜说。2017年,“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被写进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农业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功能不断被挖掘出来,农业附加值得到提升,农民的收入随之增加。

  之前,新密依靠资源优势,煤炭等产业快速发展,可是结构不优、污染环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出来。新密市委副书记程洋说,发挥背靠郑州千万人口消费市场和区位、生态、文化等比较优势,新密把全域旅游作为支柱产业精心培育,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原来坡地收成差,小麦一亩只能收五六百斤。”正在菜地浇水的70多岁的李坡村村民王秀英说,“现在好了,土地流转有一笔钱,俺俩在菜园打工,一天又能挣100多元,顾住生活完全没问题。”

  看着地里的大白菜瓷实得砸手,着实喜欢人,两位游客跟老李商量,能不能卖给他们两棵。“那还不好说?我们地里的菜不打农药,都是绿色食品,放心吃,吃好了帮我们介绍给亲朋好友就行。”老李粗声大嗓地说,“等到了明年春天,满山的花都开了,欢迎你们再来。”

  两位游客忙不迭地答应下来,“这么好的地方,我们回去一定会告诉大家都来看看。”

  夕阳西下,层层梯田上树苗挺立,映衬出龟山的美丽风景。休闲、旅游、餐饮、民宿、康养……不断拓宽农业的功能,让老李看到更美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