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德国10月24日电(记者 李强)近日,第71届法兰克福书展在德国闭幕。在今年书展上,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展示了成立十二年以来取得的各项成果,展出各类刊物、艺术及文化活动宣传册、孔院十周年纪念册、有声读物《跳跳》的试读文字版本,与来自不同国家、喜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观众进行现场互动。此外,今年法兰克福孔院还展出了德语区其他孔院提供的杂志、书籍等出版物。书展期间,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同时还邀请国内知名作家及歌德大学汉学系师生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从而在欧洲读者群、知识界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提升了孔子学院的国际知名度。


  10月16日晚上,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邀请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迟卉和美国卫斯理学院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宋明炜做客孔子学院,做了一场关于中国科幻小说的讲座以及作家与读者对话活动。宋明炜教授在“中国科幻小说中什么是真实的?——走向隐形的诗学”的讲座中讲述了中国自晚清以来出现的三次科幻浪潮及代表性作家和作品。这三次科幻高潮分别是晚清时期(1902-1912)、改革时期(1978-1983)和新浪潮(1999-至今)。从晚清时期引进国外优秀科幻作品,经过改革时期的新老作家们的努力,中国科幻创作在第三次高潮中达到世界水平,尤以刘慈欣的《三体》和韩松的《地铁》为代表。随后,宋明炜教授以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理论和福柯的异托邦理论解读当代科幻作品,他认为科幻小说在高度技术化的话语语境中获得完整重现。通过打破写实主义严格的规律,科幻小说超越了表面的现实,触及更深层次的现实。

  接着,柏林自由大学中国学研究助理弗雷德里克·施耐德·维尔塞尔克女士主持了迟卉的作品朗诵及访谈。施耐德女士首先朗读了迟卉创作的《虫巢》和《雨林》两部作品的德语节选,随后就作品涉及的环境危机、性别与种族、题材与比喻等主题与迟卉和宋明炜进行访谈。迟卉对作品中出现新的物种进行解释,即新物种意味着一种超越人类的逻辑,她想借此引发人类对自身的反思。迟卉经常把女性设定为作品的主人公,甚至在《虫巢》中扭转了性别关系。通过这样的方式,迟卉使人离开传统的社会性别定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身。宋明炜教授追溯女性作为主人公的历史,从五四文学作家为女性发声谈到女权问题,使听众对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讲座最后,现场听众踊跃提问,从科幻文学的发展前景及科幻文学在文学批评中的方法等问题与迟卉和宋明炜进行了探讨。

  10月17日下午,孔子学院受到主办方邀请在法兰克福书展“欢迎世界”(Weltempfang)论坛上举办了“自然与技术之间——中国的未来构想”研讨会,由自由文化评论家和策展人薇拉·托尔曼(Vera Tollmann)女士主持,作家迟卉和宋明炜教授在台上与读者进行了对话。首先,迟卉介绍了中国科幻创作的现状及中国科幻作品与世界科幻作品接轨的历程。接着,托尔曼女士分别用德语和汉语朗诵了《雨林》的节选,使读者体验到科幻世界中可怕的自然力量。最后,三位学者与现场听众一同探讨了科幻作品对现实世界的意义,启发听众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保护自然。

  

  

  科幻作家迟卉:“自然与技术之间——中国的未来构想”研讨会

  

  

  科幻作家迟卉:“自然与技术之间——中国的未来构想”研讨会现场观众

  10月18日,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邀请小说家、诗人蒋一谈、维也纳孔子学院院长李夏德(Richard Trappl)教授和译者马丁·温特(Martin Winter)参加“与中国作家蒋一谈对话”访谈会。访谈会上,蒋一谈先生向现场观众分享了诗歌《感谢》的创作灵感来源,正可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后,蒋一谈和译者声情并茂地为现场观众朗诵了这首诗歌。接着,三位学者围绕“感谢”这一话题深入文化背景,探讨中国当代文化的某些缺失,如幽默和愧疚。最后,主持人还介绍了蒋一谈的短篇小说集《鲁迅的胡子》。作者笔下的故事真挚、简净而充满温情,读者从中可以清晰地洞悉作者的忧乐和绮思,以及他对中国社会、文化和道德的见解。

  

  

  观众与中国作家兼诗人蒋一谈对话


  10月19日,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在法兰克福书展“国际论坛”(International Stage)上举办了“熊育群和他的小说《己卯年雨雪》:战争时期的中日爱情”研讨会,由德国东亚出版社社长沙敦如(Dorothee Schaab-Hanke)主持,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德文译者郝慕天(Martina Hasse)、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教授杨治宜在台上进行了对话。小说以中日双方的视角叙述了中日战争中的罪恶、爱情与真相,力图客观真实地呈现战争的场面,深度表现了战争的血腥与残酷。论坛上,熊育群介绍了这部长篇小说背后的故事——广泛的田野调查,走访两国战争的亲历者,遍览各种档案日记,历时14年才得以完成。学者们就小说的真实与虚构及书中人物进行了评议,对书中的道家与儒家文化、老子与庄子哲学思想进入战争叙事进行解读。此外,作者与译者现场朗读了小说的精彩片断。该部小说是一部指向宽恕、和解与和平之书,为中日两国及世界其他民族认识那场战争提供了独特的素材,激发了在场观众阅读原著的愿望。

  

  

  作家熊育群在“熊育群和他的小说《己卯年雨雪》:战争时期的中日爱情”研讨会上

  

  

  “熊育群和他的小说《己卯年雨雪》:战争时期的中日爱情”研讨会现场观众

  

  

  研讨会后嘉宾与熊育群合影:法兰克福孔院德方院长王魏萌、中方院长金日与作家熊育群(右三)、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杨治宜(左三)、德文译者郝慕天(右二)、德国东亚出版社社长沙敦如(左二)合影


  10月20日是法兰克福书展的最后一天,孔子学院在书展期间的活动转向另一个受众群体——中国动漫爱好者。孔子学院德方院长王魏萌女士主持的“Cosplay世界之旅:中国Cosplay及中国流行文化”研讨会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观众,青年读物专家伯恩德·多勒·温考夫教授(Bernd Dolle-Weinkauff)、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系米歇尔·格鲁内瓦尔德(Michael Grunewald)教授和穿戴动漫装束的法兰克福大学汉学系伊丽莎白·史马特(Elisabeth Smat)等三名学生受邀登上了论坛讲台。首先,史马特同学介绍了中国Cosplay文化,讲述Cosplay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国的大型Cosplay活动以及Cosplay的素材来源,涉及原创文学、漫画、动画、游戏等,并回答了主持人提出的各种问题。随后,专家们探讨了年轻人的文化模式、Cosplay流行的原因及其与大众媒体的关系。现场氛围更是在王魏萌女士就Cosplay的意义对现场观众进行提问时达到高潮。此次研讨会现场异常火爆、座无虚席。

  

  孔子学院举办“Cosplay世界之旅:中国Cosplay与中国流行文化”论坛

  在为期5天的书展期间,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不仅吸引众多观众走近展台了解孔子学院及其开办的活动,还借助书展一系列讲座、论坛推广了中国文学和艺术,从而提升了孔子学院的国际知名度。伴随着法兰克福书展的落幕,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在本届书展期间的活动也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