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西藏体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重大成绩,实现了重大突破。如今的西藏,各地市、各县区甚至各村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运动已成为农牧民喜闻乐见、争相参与的一项群众性活动。

  图为9月23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赛牦牛活动现场 摄影:赵耀

  从为国登山到产业化的登山运动

  “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的西藏高原,名山大川纵横交错,具有得天独厚的登山资源和发展登山运动及产业的独特优势。自1960年著名藏族登山家贡布等3人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以来,西藏登山团队先后参与完成了1975年测量珠峰高程,1985年独自登顶卓奥友峰,1988年中、日、尼南北坡双跨珠峰,1990年中、苏、美和平登山队登顶珠峰,1992年中国和日本联合登顶南迦巴瓦峰,1993年海峡两岸同胞登顶珠峰,1999年登顶珠峰采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1993—2007年创造团队登顶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新纪录,2005年复测珠峰高程,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珠峰传递,确立了西藏登山运动“国内领先、世界著名”的地位。

  图为1960年5月25日,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队员 图片由西藏自治区体育局提供

  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发展,登山运动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在探索中转型升级:1981年西藏开始接待国外登山团队、1999年创办西藏登山学校、2001成立圣山登山探险公司、2018年设立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制定《珠峰登山垃圾管理暂行办法》,常年开展登山垃圾清理等环保活动。

  图为10月16日,第十七届中国西藏登山大会现场,来自中国各地的山友向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之巅发起冲击 图片来源:中新网

  西藏登山运动,在艰险的发展历程中,历代登山运动员用生命和热血铸造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祖国至上”的登山精神,激励着西藏体育人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从一片空白到不断刷新纪录的竞技体育

  从1986年第十届亚运会代表国家队参赛获得男子标枪第4名的西藏运动员普布次仁到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代表中国男子射箭队征战奥运的多吉秋云,再到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田径比赛获得男子马拉松季军的多布杰,西藏竞技体育从一片空白到如今重点发展田径、射箭、马术、攀岩、高山滑雪等优势项目。

  图为1986年第十届亚运会代表国家队参赛获得男子标枪第4名的西藏运动员普布次仁 图片由西藏自治区体育局提供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西藏民主改革60年以来,西藏竞技体育事业坚持“突出特色项目、加强重点项目、巩固优势项目、普及大众项目”的发展思路,建立健全竞技体育人才队伍选拔、培养、管理、激励机制和运动员转岗安置就业政策;构建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业余体校、区体校、竞技体育运动队为重点的训练管理网络;推进“苗圃计划”落实和运动员跨界跨项选材创新,建设高水平运动队。

  图为4月28日,国家一级运动员、西藏攀岩队运动员普布卓玛在拉萨市江苏中学进行攀岩表演 摄影:赵耀

  涌现出普布次仁、多吉秋云、西洛卓玛、多布杰、边巴次仁、次仁占堆等优秀运动员。西藏体育健儿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刷新纪录,为祖国争光,为西藏添彩,在国际国内赛场上共获奖牌950多枚。

  从只求温饱到人人参与的全民健身

  西藏民主改革初期,人人沉浸在“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喜悦当中,人人斗志昂扬地投身到西藏各项事业建设当中,西藏全民健身事业也开始在欢天喜地中逐渐发展起来。

  截至目前,全民健身已经成为西藏各族人民最喜爱的生活方式,西藏全区共有体育场地近8000个,体育场地面积约49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到29.6%。

  当前,西藏以社区、农牧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为基础,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开展形式灵活、特色鲜明、便于参与、科学健康的全民健身活动;举办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游泳、民族健身操、排舞、广播体操等群众性体育比赛和职工运动会、农牧民运动会等比赛,激发干部群众的荣誉感;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申遗、培训、比赛,增强体育文化对群众的感召力;开展以马术运动为主要内容的“送体育下基层”活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等活动,西藏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已达到5000余人。

  从登山为主到日臻完善的体育产业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藏体育以登山、探险、休闲旅游为主的高原体育旅游及其相关的产业随之迅速发展。近年来,西藏积极培育自行车、马拉松、徒步等户外运动品牌,发展足球、篮球、围棋等职业体育和斯诺克等竞赛表演,构建“环喜马拉雅”赛事体系,建设全国户外运动大区,提升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使体育产业成为完善西藏产业体系的重要业态,成为带动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图为8月19日,2019拉萨半程马拉松正式开跑现场,5000人冲出起跑线 摄影:王媛媛

  经过重点培育、持续发展,中国西藏登山大会被评为“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拉萨半程马拉松升级为全国A级赛事,林芝高原训练基地被命名为“国家山地户外运动基地”,鲁朗镇被列入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名单。

  图为10月9日,2019第二届跨喜马拉雅国际自行车极限赛第二赛段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体育场前鸣枪开赛 摄影:赵耀

  “今后此项赛事将不仅在西藏举办,要慢慢地跨越喜马拉雅,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纳入进来,走向世界。我们努力把此项赛事打造成一个人人向往、愿意参加的国际赛事。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跟国际更高水平的运动员同场竞技,带动更多的业余选手参与进来,同时把本土专业选手的水平拉动上去。”西藏自治区体育产业和设施开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在10月10日闭幕的2019第二届跨喜马拉雅国际自行车极限赛上说。

  8月30日,图为巴桑次仁(中)在日喀则首届农牧民运动会吉韧比赛后留影 摄影:赵耀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吉韧了,几十年时间里,也参加了很多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吉韧这一项民族特色运动也从茶馆走上了更大的舞台,从一项休闲娱乐活动成为正式的比赛项目,如今已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被更多人知晓,自己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巴桑次仁在8月30日日喀则首届农牧民运动会的吉韧比赛现场说。(中国西藏网记者/赵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