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星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6年3月28日,张星江在战斗中为掩护战友撤退不幸壮烈牺牲。

  □河南日报记者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司马连竹

  本报通讯员丰兴汉董希峰

  张星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与创建中共鄂豫边区并担任鄂豫边省委书记,是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和游击根据地主要创始人。1936年3月28日,张星江在战斗中为掩护战友撤退不幸壮烈牺牲。

  在唐河县城西北,唐河与桐河交汇处,坐落着庄严肃穆的唐河革命纪念馆。纪念馆主体建筑前,是一组大型烈士群像,6位塑像人物或戎装或便服并肩而立,不时有前来游览的群众在此肃立。

  “原唐河革命纪念馆1986年建成,时值张星江烈士牺牲50周年。2011年迁址新建后,更加全面展示了他领导鄂豫边革命斗争、发展壮大党组织的功勋贡献。”7月23日,唐河县党史研究室原主任王留云告诉记者,张星江等先烈的革命精神,是鼓舞唐河人民奋斗前行的“红色力量”。

  1927年年初,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唐河县一些在外地入党或入团的知识青年,先后回到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发展党团组织。年方20岁的张星江深受影响,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当时,正值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被捕杀,革命处于低潮之际,张星江却无所畏惧,积极投身到家乡的革命事业中。”王留云说。

  “在残酷的斗争中,张星江始终坚定革命信仰不动摇,这是他最鲜明的精神特质,同时,他在工作中善用策略、胆识过人,面对敌人凛然不惧,充分受到组织信任和同志们的爱戴。”王留云说,1985年从事党史研究工作后,张星江烈士的事迹就是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多年来,通过对烈士生前领导、战友和遗属的实地走访和完善资料,充分显示了张星江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也是为革命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地方领导人。”

  1936年3月27日,为了扩大革命武装,张星江率领游击队长途奔袭,在桐柏县平氏镇孤峰山庙会上,缴获敌人长短枪9支。在转移途中,遭地方民团阻截,他命令副队长陈香斋带队突围上山,自己殿后掩护。战斗中,张星江不幸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