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分钟,听遍锦官城;街巷烟火气,江湖百晓生。这里是四川新闻网特别节目《冷历史会说话Ⅱ:蓉城老街巷》,每周一三五,与您如期相约。
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是:生时爱国殉身 死后为民解忧,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四川新闻网策划团队出品
统 筹: 楚 彦、唐 明
播讲者: 刘 硕
编 辑: 徐 蕾
制 作: 徐 蕾
今天我们将要讲述的是:生时爱国殉身,死后为民解忧,我有故事你有酒吗?
在成都,千年古刹文殊院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却少有人知,在文殊院旁边还隐藏着另一座小小的庙宇,同样也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这个小庙宇叫做——娘娘庙。
那可是老成都们的秘密基地,娘娘庙的墙外就是文殊院的佛,坐在外面的大爷太婆们,织毛衣、嗑瓜子,听着佛经唠家常,到了饭点儿再去娘娘庙里吃上一碗斋饭,没有卖相,食材简单,甚至连饭和菜都混一起装在一只小瓷碗里。端着碗随便坐下就开吃,就算是一顿饭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素菜,吃起来却也有滋有味,饱含的全是老一辈人们回忆的滋味。
娘娘庙原名广生宫, 传说是刘备的家庙,在公元221年,刘备来到成都,在成都称帝,并建立了蜀国。刘备命宰相诸葛亮为修建宗庙选个好地方,经过一番细细的考察,诸葛亮选中了成都的西马道街,并在此修建了古娘娘庙。只是在当时,这座庙是蜀汉皇家祭祀先祖所用的太庙,也就是昭烈皇帝刘备的家庙。这座庙还与刘备的孙子刘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刘谌是刘禅的第五子。根据史书记载,刘谌在幼年时便机智过人,成年之后被封为了蜀国北地王。后来魏国大将邓艾率偏师偷渡阴平,抄小道直取蜀国都城成都,刘禅准备投降。刘谌极力劝阻,要求父亲刘禅坚守城池,等待援兵,但刘禅并没有听从而是直接下令投降。伤心欲绝的刘谌坚守气节,不肯投降,在太庙大哭一场。他的妻子崔娘娘深感丈夫的爱国大义,决定全家以身殉国。最后,崔娘娘在柱子上撞死,刘谌杀死了三个年幼的儿子,提着妻子的头颅来到太庙中,伏地痛哭,以人头为祭,自刎殉国。
这位崔娘娘平日里自然是养尊处优的,但临到关头这殒身一撞,捍卫的却是蜀汉皇家的尊严和从刘谌于地下的誓愿。所以后来蜀地的百姓们,为了纪念刘谌及其夫人崔娘娘,便将刘谌的夫人奉为送子保平安的天神,后来刘备的家庙逐渐演变成了娘娘庙。
不过在当时,因为皇帝刘禅献城投降,人们为了保护这座庙,便由诸葛亮的道众弟子改为了道教宫观。为保护道观不被魏国以前朝皇室遗留的理由捣毁,又能长久保留祭祀王妃,道众弟子将崔氏娘娘形象化为道教司掌子嗣的女神塑像供奉。并以元君所居住的“太乙广生宫”为道观命名,称为“广生宫道观”。
从此,广生宫香火不断,成都人民纷纷前往祭拜祈祷,据说求子十分灵验,人们都纷纷传颂这位生时爱国殉身,歿后祈求灵验的娘娘,渐渐地人们更习惯称其为娘娘庙了。在此基础上,娘娘庙还逐渐形成了每年三月三“送娘娘出驾”、“抢童子”等独特的民俗节庆。
到了清朝初年,娘娘庙已经经历多次战火,早已破败不堪了,到了清康熙年间,娘娘庙重新修缮,再次改名为“古娘娘庙道观”,用一个“古”字彰显它悠久的历史。
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娘娘庙一度成为一个古老、拥挤的民居大院。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此坚守,崇祭崔娘娘。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成都街巷志》作者袁庭栋老师给予的内容支持。4500岁老成都,我想讲给你听,下期节目我们将为你讲述《古人的“黑科技”,植毛牙刷竟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
想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欢迎关注"西蜀草堂"的微信公众号,我们每期节目的文字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哦!
注:喜马拉雅搜索专辑“冷历史会说话:你不知道的老成都”即可收听节目,关注“西蜀草堂”微信公众号可了解更多历史文化知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