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泸州2月8日讯(记者 岳东 摄影报道)观看文艺表演、打铁花、耍龙灯;在篝火旁同跳芦笙舞;尝各式小吃购土特产......2月6日至7日,泸州叙永摩尼镇大营盘新居安置点门前人头攒动,当地苗族同胞、社区群众与来自四面八方游客共计万余人次齐聚在一起共度“村晚”,助推脱贫攻坚,为幸福生活喝彩。
升级版“村晚”
不仅是文化大餐 还是脱贫致富平台
2月6日时值大年初二,摩尼镇苗族同胞也迎来自己的春节“踩山节”。为了举办隆重而有意义的迎春活动,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在摩尼镇政府大力支持下,在当日举办了迎春篝火晚会,晚会上的打铁花,看舞龙表演,让现场成为欢乐海洋;又在第二日组织各社会团体、志愿者自编、自导、自演舞蹈、歌曲、情景剧等节目,与苗族同胞的芦笙舞、竹竿舞等民族表演互推高潮,让观众笑声不断,掌声迭起,村民们与游客享受了一道丰富的文化大餐。
“新苗实验学校发展至今离不开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新苗实验学校校长、十三届省人大代表李修会说,为了回报社会,学校二十年来长期开展各类表演、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都得到关爱、感恩教育,使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提高,将来成为贡献社会的人才。
“在以前春节期间,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回来后,‘走人户’打牌的为多。”李修会认为,应该利用春节期间多宣传扶贫攻坚的政策,增强村民发展致富内生动力。2018年春节期间,结合苗族同胞的“踩山节”,李修会就已经成功组织了迎春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也拉进了各村的友谊。
今年“村晚”‘不仅活动要丰富,形式要创新。奔着这个目标,李修会与团队策划出篝火晚会活动+文艺表演+展销方式,让群众得到了精神大餐,让村民展销了土特产得到了物资上的实惠。
“6号晚上数万人次来到我们这,我卖土豆与餐饮,就有近万元营业额。”一村民高兴告诉记者,每年多搞几次这样的活动,家里的土特产就不愁销售了。“不完全统计,2月6日篝火晚会给村民带来10余万销售额。”李修会说,活动不仅丰富精神生活,还要拉动人气,打造旅游目的地,成为村民脱贫致富平台。
最炫民族风
九旬老夫妻带子孙登台表演 为脱贫送祝福
“电视里的春晚高端,我们的‘村晚’接地气。我还上去整了一盘。”2月7日,记者顺着摩尼镇宽敞的二环路,看到路边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环境不比城里的高档小区差,在二环路大营盘新居安置点大门前,村民都在谈论着属于自己的“村晚”。
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绚丽的灯光,却有村民最真实的放声高歌、尽情的快乐跳舞和最炫民族风。在现场,芦笙悠悠,锣鼓声、鞭炮声齐鸣,男女老少载歌载舞,一派欢腾的景象。
一首20余人的苗族歌舞上,有两位老人在领舞,只见老人健步如飞,让许多观众感慨不已。最后,两位老人还分别为大家送上新春祝福,祝愿大家早日脱贫奔小康。原来,领舞老人是快百岁的熊富明与他的老伴,台上20余人都是熊富明儿孙们。据了解,熊富明一家人五世同堂,78口人个个都能歌善舞。“家族还选了芦笙舞文化传承人,要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熊富明说。
“过去吃了上顿愁下顿,如今吃不愁穿不愁,赶上好时代,感谢党的好政策。”熊富明与老伴高兴地说,这台晚会我们家就参与了4个节目,让儿孙们过年忙碌“村晚”,比聚在一起喝酒、打麻将好,“支持这样的‘村晚’每年都搞。”
文艺表演最后,苗族同胞唱起《敬酒歌》,走下台来将一碗碗美酒敬给观众,与观众互动将活动推向高潮。能歌善舞的苗家人还希望将精彩表演,将来登上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舞台,唱响泸州苗乡的文化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