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福地杨源 戏曲小镇”高山民俗文化旅游节近日在政和县举行。文化旅游节融合了健身徒步、摄影采风、体验乡趣、品尝美食、非遗文化展演、祭鱼大典、文艺晚会等乡村文化旅游特色活动,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慕名而来,体验高山区的生活,享受别样乡村风情。

  河岸边,垂柳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认认真真绘制四平戏脸谱,游客看到情不自禁竖起拇指点赞;全新装修的近千平方米的四平戏展演中心里,一场精彩的四平戏表演开始了。身着古装、佩戴冠帽、脚穿布靴的演员优雅步入舞台,让游客大饱眼福,直呼过瘾。

  村前广场,126幅“探民俗风情,游琅嬛福地”摄影作品,充分展示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人文魅力,更是展现推进脱贫攻坚、促进群众增收、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舌尖上的杨源”环节,一道道绿色、健康、生态的土货山货,满足了游客的味蕾,也被纷纷拍摄上传微信、抖音。村民们自产的土猪肉、腊肉、香肠、土鸡、高山土豆、香菇等特色农副产品,原汁原味,大家争相抢购,塞满行囊。

  千百年来,杨源乡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尤以“人鱼同乐”的独特人文景观最具历史渊源。相传唐朝大将张谨战亡后,其子张世豪祭扫父墓,途经杨源村,拔棵杉倒插泥里,抓条鲤鱼丢入溪水。一年后,树成活,鱼成群,张世豪遂举家迁此定居。自此,制定护鱼禁约,代代相传。民俗文化旅游节当天,村民们身披“鱼跃水中天”红绶带,肩扛黄色“鱼”字旗,将亲手收获的谷子,碾成米粒,煮熟装盆,沿鲤鱼溪抛撤,鱼儿争先恐后,竞相觅食。村内祥芝公园湖畔,20位村民将500尾鲤鱼放生湖中。村民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期望来年风调雨顺、日子红火。

  杨源乡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村民们对本土民俗风情坚定执着的守护。近年来,杨源乡党委、政府突出“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定位,打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役,把民俗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大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杨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