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摔倒 (图源:中国领事保护中心)

  据BBC报道,自2018年8月起,从俄罗斯兴起的“摔倒式”炫富挑战在几个月内“风靡”全球,在这些“炫富摔”中,网友们故意把自己摔倒进一堆名牌包、化妆品等奢侈品中,拍照传至社交平台进行炫富,招致不少人反感。不过,在中国的许多挑战帖中,网友们炫耀的东西不是一地的奢侈品,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困难,中国的政府机构人员甚至晒出了他们的工作内容,这些内容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获得了成千上万的点赞。

  从这些挑战帖中不难发现,被网友们津津乐道的不是财富、社会地位、名望和身份等物质产品,而是分享、坚毅、勤劳和责任等精神内涵。从消费观念来看,炫耀性消费不再受到网友们的过度追捧,非炫耀性消费的呼声渐涨。网友们出现的这一微妙变化,其中有何玄机?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讲师吴志艳曾在其著作《奢侈品消费在中国:非炫耀性消费的兴起》中表示,消费表现出由低向高的几个层次。从个人层面上看,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几个层次。随着消费层级的提高,驱动人们消费的需求也会从生理这样较低层级的需求上升为自我实现这样较高层级的需求。从社会和经济正义性来看,较低层级的消费往往会造成恶化社会的公正性、以及带来破坏资源的不良后果,而较高层级的消费则会促进社会的公正性和资源的保护。从社会结构来看,社会和经济的不稳定会带来社会阶层过强的流动性,促使人们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而进行消费,而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而带来的社会阶层的稳定,会促进奢侈品消费的炫耀性逐渐淡化,而非炫耀性特征逐渐凸显。

  个人是消费的直接主体,炫耀性消费曾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为中国的社会风气带来一定冲击,如今网友们纷纷对“摔倒式”炫富帖里的精神性内容点赞,表明人们对更高层级消费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价值、社会公正、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等精神生活的憧憬。

  在现实中,当人们不再赞赏“土豪”和“暴发户”的致富途径,而是更注重商品所带来的实用价值,更关注消费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那么人们的消费观念便更趋理性,消费行为更有底气,社会也会更加健康。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个积极变化。在奢侈品消费上,基于外国学者维德曼2009年针对90后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动机的问卷调查,吴志艳发现90后中国大学生最为注重奢侈品的“功能价值”,如奢饰品的质量、实用性和独特性,其次为“个人价值”,如自我认知、享乐性和物质性,并不在意奢侈品的“社会价值”,如炫耀、声望和身份。如果这些积极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演变趋势,我们便不难理解中国网友为何在这波全球炫富摔热潮中不再热衷于炫耀具有财富和地位象征的奢侈品了。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蔗糖曾在欧洲持续整整四个世纪的需要的动力,正如《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一书中所述,这一被卷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殖民地贸易的商品是特权、权力、地位的象征。不过,在促成蔗糖最终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的因素中,除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心理、社会、文化多种层次的需要才是促成蔗糖地位发生转变的根本。现在的中国与17世纪的欧洲背景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当今中国发生着的人们消费的心理、社会和文化需要的变化,或许才是“摔倒式炫富”摔出的真正中国特色。(海外网-中国论坛网 刘思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