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新闻发布会现场。广西新闻网实习生 黄微摄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25日讯(记者黄玲娜 实习生黄微)为充分展示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10月25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展示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介绍了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西各级文化系统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广西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充分展现了广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展示了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示广西美好形象——涌现出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桂剧《泥马泪》、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壮剧《歌王》、民族音乐剧《白莲》、桂剧《七步吟》、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舞剧《碧海丝路》等众多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桂风壮韵艺术精品,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连续举办了十届广西戏剧展演、九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四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重大艺术赛事活动,搭建创演平台,为人民群众奉献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区建成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纪念馆)251个、文化站1168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已覆盖广西约80%的行政村。持续组织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打造“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品牌, 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拓展名录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全区博物馆数量达到251家,日渐成为彰显文化力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明的重要阵地。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扶持了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民族节庆产业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业品牌,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景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钦州坭兴陶、靖西绣球、临桂三皮画、北海贝雕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等。全区由娱乐、演出、音像、网络文化、艺术品等门类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西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搭建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等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工作,打造“美丽中国·心仪广西”文化交流品牌,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当地民众能够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形象地认识广西的自然山水生态美、绚丽多彩文化美、民族团结和谐美。


  

  舞剧《碧海丝路》剧照。自治区文化厅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25日讯(记者黄玲娜 实习生黄微)为充分展示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10月25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展示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介绍了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西各级文化系统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广西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充分展现了广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展示了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示广西美好形象——涌现出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桂剧《泥马泪》、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壮剧《歌王》、民族音乐剧《白莲》、桂剧《七步吟》、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舞剧《碧海丝路》等众多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桂风壮韵艺术精品,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连续举办了十届广西戏剧展演、九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四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重大艺术赛事活动,搭建创演平台,为人民群众奉献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区建成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纪念馆)251个、文化站1168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已覆盖广西约80%的行政村。持续组织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打造“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品牌, 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拓展名录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全区博物馆数量达到251家,日渐成为彰显文化力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明的重要阵地。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扶持了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民族节庆产业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业品牌,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景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钦州坭兴陶、靖西绣球、临桂三皮画、北海贝雕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等。全区由娱乐、演出、音像、网络文化、艺术品等门类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西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搭建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等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工作,打造“美丽中国·心仪广西”文化交流品牌,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当地民众能够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形象地认识广西的自然山水生态美、绚丽多彩文化美、民族团结和谐美。


  

  “舞动广西”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全民艺术普及展演活动,千人广场舞《广西尼的呀》。自治区文化厅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25日讯(记者黄玲娜 实习生黄微)为充分展示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10月25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展示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介绍了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西各级文化系统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广西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充分展现了广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展示了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示广西美好形象——涌现出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桂剧《泥马泪》、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壮剧《歌王》、民族音乐剧《白莲》、桂剧《七步吟》、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舞剧《碧海丝路》等众多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桂风壮韵艺术精品,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连续举办了十届广西戏剧展演、九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四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重大艺术赛事活动,搭建创演平台,为人民群众奉献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区建成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纪念馆)251个、文化站1168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已覆盖广西约80%的行政村。持续组织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打造“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品牌, 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拓展名录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全区博物馆数量达到251家,日渐成为彰显文化力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明的重要阵地。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扶持了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民族节庆产业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业品牌,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景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钦州坭兴陶、靖西绣球、临桂三皮画、北海贝雕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等。全区由娱乐、演出、音像、网络文化、艺术品等门类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西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搭建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等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工作,打造“美丽中国·心仪广西”文化交流品牌,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当地民众能够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形象地认识广西的自然山水生态美、绚丽多彩文化美、民族团结和谐美。


  

  壮剧《第一书记》剧照。自治区文化厅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25日讯(记者黄玲娜 实习生黄微)为充分展示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10月25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展示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介绍了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西各级文化系统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广西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充分展现了广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展示了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示广西美好形象——涌现出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桂剧《泥马泪》、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壮剧《歌王》、民族音乐剧《白莲》、桂剧《七步吟》、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舞剧《碧海丝路》等众多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桂风壮韵艺术精品,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连续举办了十届广西戏剧展演、九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四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重大艺术赛事活动,搭建创演平台,为人民群众奉献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区建成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纪念馆)251个、文化站1168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已覆盖广西约80%的行政村。持续组织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打造“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品牌, 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拓展名录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全区博物馆数量达到251家,日渐成为彰显文化力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明的重要阵地。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扶持了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民族节庆产业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业品牌,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景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钦州坭兴陶、靖西绣球、临桂三皮画、北海贝雕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等。全区由娱乐、演出、音像、网络文化、艺术品等门类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西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搭建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等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工作,打造“美丽中国·心仪广西”文化交流品牌,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当地民众能够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形象地认识广西的自然山水生态美、绚丽多彩文化美、民族团结和谐美。


  

  欢度“壮族三月三”春暖花开交响音乐会在广西音乐厅隆重上演。自治区文化厅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25日讯(记者黄玲娜 实习生黄微)为充分展示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10月25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展示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介绍了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西各级文化系统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广西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充分展现了广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展示了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示广西美好形象——涌现出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桂剧《泥马泪》、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壮剧《歌王》、民族音乐剧《白莲》、桂剧《七步吟》、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舞剧《碧海丝路》等众多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桂风壮韵艺术精品,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连续举办了十届广西戏剧展演、九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四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重大艺术赛事活动,搭建创演平台,为人民群众奉献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区建成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纪念馆)251个、文化站1168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已覆盖广西约80%的行政村。持续组织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打造“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品牌, 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拓展名录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全区博物馆数量达到251家,日渐成为彰显文化力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明的重要阵地。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扶持了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民族节庆产业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业品牌,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景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钦州坭兴陶、靖西绣球、临桂三皮画、北海贝雕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等。全区由娱乐、演出、音像、网络文化、艺术品等门类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西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搭建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等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工作,打造“美丽中国·心仪广西”文化交流品牌,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当地民众能够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形象地认识广西的自然山水生态美、绚丽多彩文化美、民族团结和谐美。


  

  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现场活动,各国与会嘉宾合影。自治区文化厅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宁10月25日讯(记者黄玲娜 实习生黄微)为充分展示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10月25日上午,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展示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介绍了改革开放40周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西各级文化系统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广西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景象,充分展现了广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好局面,展示了广西的美好形象、美好前景、各族人民的精神风貌。

  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展示广西美好形象——涌现出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桂剧《泥马泪》、舞蹈《赶圩归来啊哩哩》、彩调剧《哪嗬咿嗬嗨》、壮剧《歌王》、民族音乐剧《白莲》、桂剧《七步吟》、民族音画《八桂大歌》、舞剧《碧海丝路》等众多富有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的桂风壮韵艺术精品,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连续举办了十届广西戏剧展演、九届广西音乐舞蹈比赛、四届广西杂技魔术展演等重大艺术赛事活动,搭建创演平台,为人民群众奉献上最好的精神食粮。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区建成公共图书馆115个、博物馆(纪念馆)251个、文化站1168个。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已覆盖广西约80%的行政村。持续组织开展惠民演出活动,打造“壮族三月三”等民族节庆品牌, 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重大突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壮族霜降节”作为“二十四节气”拓展名录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全区博物馆数量达到251家,日渐成为彰显文化力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明的重要阵地。

  积极推进文化创新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重点扶持了以“壮族三月三”为代表的民族节庆产业品牌,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业品牌,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乐业天坑等景点为代表的文化旅游消费品牌,钦州坭兴陶、靖西绣球、临桂三皮画、北海贝雕等传统工艺产业品牌等。全区由娱乐、演出、音像、网络文化、艺术品等门类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渐形成。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广西文化影响力日益扩大,积极搭建了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等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工作,打造“美丽中国·心仪广西”文化交流品牌,承办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让当地民众能够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形象地认识广西的自然山水生态美、绚丽多彩文化美、民族团结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