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2日讯(记者 李慧颖 实习生 王琦 摄影报道)中国迄今发掘的唯一地上皇陵永陵、四川首次发现拥有规模宏大墓室的战国墓葬新都马家乡木椁墓、全国最大的同时期祭台羊子山土台、四川第三大青铜文化盐源盆地青铜、国内第一次内水围堰考古江口沉银遗址……地大物博的四川有着众多考古“之最”。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学勤曾说过:“近几十年,四川有太多的考古发现,已经成为中国考古学界研究的热点地区,这里发现的东西前所未见。”
家乡不胜枚举的古老文物,在四川小朋友眼中又是什么样的呢?10月22日,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成都隆重开幕之际,四川新闻网记者邀请到5位小小讲解员,为大家介绍四川代表性文物,让我们在孩子们的讲解中走近文物、走近考古。
我们选取了哪几件宝贝呢?正是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LOGO上的五宝。
大会LOGO外围由五个代表考古地层常见土色的红、黄、褐、灰、黑圆环组成,五个圆环上的图案分别来源于大溪文化玉面、三星堆青铜人像、金沙青铜人像、汉代说唱俑、唐宋时期佛像,均为四川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
在这个LOGO上,颜色最亮眼的,要数三星堆青铜人像了。今天小小讲解员要为大家介绍一款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是的,不只是“青铜”,还是“王者”。敲黑板,可都是知识点哦。
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
“不晓文字,不知礼乐”,这是西汉杨雄对古蜀国的形容。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发展,让古蜀文明惊艳天下。
1986年,两座大型祭祀坑被发现,将一个青铜铸就的神秘古国的沧桑背影清晰地定格在北纬30°。数量众多的青铜人像、面具、全身青铜人像等构成阵势雄浑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密码一般的层层谜团,终于在川西平原的地表下渐渐得到破译。在众多文物中,蜚声中外的自然少不了数目众多的青铜人头像,其中还有几件人头像戴着金面罩。
著名的圆顶金面铜人头像,从铜像面部的凹线轮廓看,面部铸出蒙至头顶、仅留顶心的连体铜面罩。金面罩则系附粘此面罩上。这件铜人头像的金面罩极薄,仅存右额及左脸部分,人像脑后有一发笄。金面铜人头像给人以权威与神圣之感。
根据发掘的一些细节,这些金面罩当时是提炼了纯金以后,锤揲成很薄的金箔,然后再用漆,用生漆把它贴合在了脸部。根据记载,当时这些头像刚出土的时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是青铜和金的颜色,它的眉毛上当时是有漆,画黑,它的嘴唇、耳朵部分还有一些涂朱的痕迹,实际上当时它是一个彩绘头像。
三星堆出土的全躯髻发铜人像,好像从事的都是宗教神职活动(如一号大铜树下、铜神坛上和单独的或立或跪的铜人像),这些活动没有一例有辫发者参加的迹象。因此,专家推测,三星堆王国中髻发铜人像很可能表现的是掌握着祭祀、占卜等宗教事务权力的神权贵族。特别是这种金面造像,代表社会最高层地位的人,他们手握生杀大权,并具有与神交流的特殊技能。
圆顶金面铜人头像出土于三星堆二号器物坑,出土数量多达58件的铜人头像中,只有4件用黄金装点脸面的人头像,圆顶金面铜人头像变为其一。这4件金面铜人头像正好有两件为辫发,两件为髻发。这些或许可以作为三星堆王国为两族共同执政的一个证据。
三星堆遗址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奇异诡谲的青铜造型。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精美绝伦、神奇莫测的一大批国宝重器,透露出古蜀社会初期特定的时代信息,对探索长江文明及进程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和广泛的社会意义。三星堆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