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佳节。对七夕节的探源有不同的说法,但流传最广泛的便是古老的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在民间口传中,七月初七是王母娘娘准许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日子,传统上姑娘们会在这一天向织女祈求缝织技艺,希望得到她的祝福,早日成就一段佳缘,所以又称“乞巧节”。七夕的节日主题是爱情,所以现在也有人将七夕称之为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其实,《牛郎织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神话故事,它的流传早于七夕节的形成。牛郎星、织女星的名称最早见于《诗经》,学界一般认为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框架至少发端于东汉时期,虽然这个故事来自中原地区,但随着王朝更迭、国家治理中心的南北、东西移动,伴随着汉族和周边少数民族的互动,中原和边疆的互动,牛郎织女的传说也得以在中华大地上不断流传。

  图为8月17日,一年一度的广东连山“七月香”壮家戏水节开幕,万名海内外游客和当地壮瑶同胞一起狂欢戏水祈福。图片来自清远广播电台

  据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隆滟老师研究,内蒙古地区有流传《天牛郎配夫妻》的故事,除了中原地区传统的故事内容,当地人还为故事添加了“考验女婿”的情节,说牛郎在骑着老牛追到天界时,老丈人还不断出难题考验牛郎,由于牛郎忘了织女的交待,准备不足,才导致两人最终分开,只能一年一会。此外,《牛郎织女》的各种地方化版本在南方少数民族中流传广泛,湘西苗族有《天女与农夫》,贵州清水江苗族有《牛郎织女的故事》,云南傈僳族有《花牛牛和天鹅姑娘》,广西瑶族有《五彩带》,贵州侗族有《郎都与七妹》等等。虽然各个版本的故事情节甚至人物名称都有差别,对牛郎织女最终是否在一起的结局也有不同,但基本的“男主人公与老牛相依为命”“天女下凡洗澡后与男主人公结合”“婚后男耕女织”“仙女被带回天界”“男主人公为爱情与天界斗争”这些情节框架都是一致的。

  图为8月16日,具有千年历史的广西壮族自治州南宁市蒲庙镇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盛会“赛巧节”。民众“花台”赛巧手。摄影:中新社 黄艳梅

  神话故事反映一个群体的共同文化记忆,牛郎织女故事在中华大地的广泛流传,与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群体对不畏强权、爱人同心争取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分不开,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爱情观。相同故事的各自演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中国西藏网 记者/杨悦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