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起孩子溺水,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图为6月固始县一次少年溺水事故的搜救现场。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何正权李鑫通讯员姜烽烜文图

  暑假前信阳已有6名孩子溺亡

  4月29日,五一劳动节假期,3名中学生在信阳市息县濮公山风景区游玩,一名同学在矿坑洗手不慎滑入水中,另外两名同学相救,两人均被带入水中,导致两人溺亡。

  5月12日,正值周六,潢川县魏岗乡牛岗中心校一名五年级学生在离家约30米的水塘内游泳溺亡。

  6月16日,端午节放假期间,潢川县五小一名五年级学生,在伞陂镇十冲水库边溺亡。

  6月24日下午,信阳市光山县泼河水库,七名少年翻越围墙进入五号副坝水域戏水,两人溺亡。

  2018年4月以来,信阳市发生多起未成年人溺亡事件。一个个鲜活的、未来得及绽放精彩的年轻生命逝去,带给家人无尽的痛苦和悔恨。

  记者梳理发现,不仅2018年,多年来,信阳市每年都有未成年人意外溺亡的事故发生。为何信阳此类事故多发?社会各界怎样杜绝此类悲剧?

  水库多、水域面积大监管难

  信阳市被称为“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与河南省其他地级市相比,水系更为发达。公开资料显示,信阳市境内的淮河河道长约363.5公里,两岸支流密布;信阳市还拥有5座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865座,塘湖堰坝25万多处,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

  信阳水乡之称,名实相符。大面积的水域,为信阳人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富足,也给信阳的孩子们带来了致命的威胁。

  留守儿童多老人看管有偏差

  记者梳理发现,信阳近年来发生的一些未成年人溺亡事件,大部分在农村地区。

  今年5月12日,周六,潢川县魏岗乡牛岗中心校一名五年级学生,趁着周末帮助正在插秧的爷爷运送秧苗。该学生所就读小学的校长董焕军告诉记者,这名学生非常懂事,也非常勤快。事发当天15时许,孩子脱离正在忙碌的爷爷的监管视线,独自在离家不远的一处水塘游泳。16时许,孩子的奶奶发现了事发塘埂上孩子的衣服和鞋子,此时,孩子已经溺亡。

  公开资料显示,信阳常年外流人口约230万人,多为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年轻父母出去打工,把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在信阳农村非常普遍。”信阳市某乡镇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由于老年人体力和认知上的差异,对孩子的管教会出现一些偏差,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动向,这就导致孩子面临的危险比城里的孩子更多。

  “未成年人溺亡不能简单认定为哪一个方面的责任!”信阳市一位资深教育工作者说。溺亡事故死亡人数在暑期甚至比交通事故祸害的未成年人更多,但是溺亡事故很少能找到“肇事者”。“政府、学校、社会各界和家长良性互动,才能有效编织防护网,确保未成年人的安全。”他说。

  信阳11部门联动为孩子打造安全网

  为防止未成年人溺亡的悲剧重演,6月29日上午,信阳市专题召开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就开展好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今年暑假伊始,信阳市综治、教育、公安、水利、交通、住建、民政、旅游、体育、共青团、妇联等十一部门联合紧抓暑期预防未成年人溺亡专项治理工作。为此,信阳市还出台了《信阳市未成年人溺亡事故责任追究办法》,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一、实行高危水域专人看管、一般水域日常巡查制度,成立专门的巡查队伍,水利部门和各乡镇政府分别负责对全市所有大、中、小型水库和坑、塘、堰、坝等水域落实专人看管和巡查。

  二、暑假期间,每隔10天,所有中小学校要召集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回学校集中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因故不能返校的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要向学校写出书面请假条并由其村委会或居委会签字证明。

  三、信阳市教育局拍摄了一部时长约20分钟的防溺水安全警示教育宣传片,及时发放到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并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家长进行推送宣传。

  四、水利部门在大、中、小型水库等危险水域的关键部位,配置公共的、方便易取的救生设备如救生圈等;各基层派出所(消防队)要配足配齐简易救生设备如长绳、竹竿等。

  五、进一步充实完善防溺水安全警示提醒标识。

  六、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暑假期间(7月、8月)实行每半月督查一次,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整改时限不得超过一周。督查情况及时报告市防溺办。对“不传达贯彻、不检查督促防溺工作部署的;不排查或不整改防溺隐患的;不组织或不落实防溺安全巡查的;不设置防溺安全警示标识、防护设施的;不签订防溺安全责任书,或防溺工作‘棚架’的;不落实防溺宣传、教育、监护、管理的;不依法打击违法挖沙、推塘、破坏防溺设施等违法犯罪行为,或治安管理不力的”,依据《信阳市未成年人溺亡事故责任追究办法》予以责任追究。

  信阳市亡羊补牢,其效果如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