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一句名言:“人建造房屋,房屋塑造人的个性”。对个人而言,所养成的习惯最后会成为自己行为的指导者;政治更是如此,有的政党会坚持自己的理念,但最后也会被自己的理念所制约,难以改变。说得好听,这叫做“路径依赖”,由于打破现有结构或改变原有路径的成本太不确定,因而没有人愿意承担改变的风险;说得不好听,改变路径或跳脱结构等于否定自己的过去,有可能背负背叛的恶名。因此,只能顺着原有的路径走下去,直到完全碰壁,彻底失败为止。

  民进党目前即陷入了这样的困局。以两岸关系为例,“统独议题”或“反中、去中国化”原本是民进党用来斗争国民党的工具,但是说久了,自己也相信这是真理而逐渐成为民进党的核心价值。在取得政权后,基本教义派更认为此主张是“政治正确”,视其为神主牌,任何政策均不可违逆这个立场,更不可能跳脱这个结构。

  这个结构也反过来限制其他理性的选择。民进党从政人士只能在分离主义的路径上行走,谁离开就是政治不正确,有可能立刻丧失其政治生命。因此,蔡英文不会接受“九二共识”,蔡英文以下所有从政党员也不敢主张“两岸一家亲”。民进党即使知道,没有“九二共识”,两岸关系不可能改善,但不会回头,也无法回头,他们只能顺着路径往前走。

  就理性而言,与无党籍的柯文哲合作原本最符合民进党的整体战略利益,但是当柯文哲说出“两岸一家亲”时,已经碰触到了基本教义派的红线,当基本教义派以“政治不正确”对柯进行批判时,民进党官员、议员也不敢为其缓颊。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民进党以后的所有合作对象,已经排除了任何与其分离主义、“去中国化”主张不兼容者,这使得自己掉进了“不是同志,就是敌人”的排他性困境,路将愈走愈窄,但民进党已无法回头。

  同样的,由于民进党已将“离中”做为其核心路线,因此,在“外交”上必须全面地依赖或扈从美国,甘愿为美国“制中”战略的棋子,以期待美国的保护,这使得台湾在美台关系中全然处于被动的处境。今年美国通过的“台湾旅行法”看似强化了“美台”关系,实质是美国可以更灵活地打台湾这张牌,用以遏制或挑衅大陆。民进党当局对美国的依赖迫使其未来更无法违背美国的意旨,终至完全丧失对自己安全的主导性,也失去调整两岸关系的任何可能性,反而更增加了两岸的不信任,这都使得台湾的安全出现危险,而且危险只会愈来愈高。

  不仅如此,民进党在各方面都因为坚持意识形态,掉进死胡同而无法再转弯。一旦开始介入“拔管”,就不会自己停止;同样的,“文化台独”的“去中国化”政策、以“转型正义”为名的历史清算斗争、删减军公教退休金、反核,都不会停止,只会被民进党现有的路径拖着走。蔡英文执政两年来所形成的社会对立结构,民进党也只能放任其激化,而不会、也无法修正自己。

  陷入自己所创造的结构困境中的民进党,既不会也无力自我调整、治愈,只有在遭受严重挫败后,内部反省及新生的力量才会再起。可悲的是,这时的台湾已被其折腾与败坏得差不多了。(作者为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孙文学校总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