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6日讯(记者 刘佩佩)4月26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获悉,2018年2月患上急性胃扩张伴胃积食潴留的大熊猫“成就”目前已进入术后恢复阶段,其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已逐渐恢复正常,精神和自主活动稳步好转。26日起,“成就”开始进行术后康复训练。据介绍,大熊猫“成就”所患疾病在圈养大熊猫历史上是首例,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对于该病的诊疗尚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这使该病的术后治疗与护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度和挑战。

  “成就”突然患病 联合医护团队紧急手术抢救

  大熊猫“成就”于2018年2月24日下午,突然出现食量减少和倦卧等异常行为,杭州动物园兽医按消化道功能紊乱进行常规治疗后未见好转。2月26日晚间,杭州动物园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报告“成就”病情,并邀请基地专家来杭共同诊断和治疗。为竭尽全力抢救“成就”生命,杭州动物园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还特别成立了专门的联合医疗和护理团队,对“成就”实行24小时昼夜不停的医疗措施跟进和精心护理。

  根据“成就”发病后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检查,联合医疗团队初步将“成就”诊断为“上消化道梗阻”。为明确上消化道梗阻的确切部位,3月2日下午联合医疗团队将“成就”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腹腔镜探查确诊,结果显示:急性胃扩张伴胃积食潴留。3月2日晚上,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杭州动物园和成都基地组成的医疗团队经过紧急会诊后,决定立即对“成就”采取胃切开术排除胃积食潴留的治疗方案。手术在邵逸夫医院完成,全程历时4小时。术后,联合医疗团队及时将“成就”送回杭州动物园进行术后治疗与护理。

  由于大熊猫“成就”的病在圈养大熊猫历史上是首例,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对于该病的诊疗尚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大熊猫“成就”手术前预测的术后难关基本全部发生,先后出现十二指肠胃食道返流、腹膜炎、电解质失衡、剧烈呕吐、严重贫血等情况,一度呈现病危状态。联合医疗护理团队面临前所未有的治疗护理难题,给团队成员带来极大的困难与挑战,治疗护理的每一步都是创新和突破。

  “成就”术后难关重重 医护团队精心护理成功闯关

  通过联合医疗和护理团队24小时昼夜不停的医疗措施跟进和精心护理,最终成功化解大熊猫“成就”术后出现的难关。目前,虽然大熊猫“成就”的生命体征已经基本恢复平稳,但由于手术的特殊性,其身体完全恢复的过程依旧漫长,其中,采食成为一个难题。3月24日,“成就”首次自主采食竹叶后,经过十余小时消化排便,在粪便中检测到竹叶残渣成分,说明“成就”对竹叶、竹笋的耐受性良好,胃部功能恢复符合预期判断。但“成就”的采食标准非常不固定,挑食情况严重,对浙东四季竹、慧竹、大叶竹等少数几种竹叶喜食程度较好。

  为了解决“成就”的挑食问题,护理团队紧急联系周边各可供采摘点,每天前往进行选择性(以鲜嫩、叶厚为特征)采摘,以此满足“成就”竹叶的日常供应。在竹笋的选择上,联合团队也进行了各种尝试。从市场上采购多种新鲜雷笋进行比选,从刚开始的雷笋笋尖,到后来赴周边选取少量毛笋、早竹笋、淡竹笋、苦竹笋等野生笋种进行饲喂,以此满足“成就”的日常采食总量,保证其每日粪便总量维持稳定并缓慢增长。

  “成就”术后逐渐恢复 重回展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目前,“成就”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已逐渐恢复正常,精神和自主活动稳步好转,现已全面进入身体恢复阶段。综合多方因素考虑,针对“成就”日趋丰富的活动行为,联合医疗护理团队计划从4月26日起,每天上午7:30—9:30,逐步将“成就”尝试放入内展厅,对其进行康复训练。

  同时,杭州园方提醒广大猫粉朋友和市民游客,可以在规定开放时间段内进行探视,并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安静、有序探视,禁止带有闪光灯的摄影摄像拍摄,为“成就”的康复训练提供舒适的环境,避免其应激反应。联合团队也将根据“成就”的行为表现状况,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希望大家能够给予理解、支持和配合。

  (图片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