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保监会举行的首个部际联席会议上,重点整治了谁?

  守好“钱袋子”。

  23日,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在银保监会召开,来自央行、证监会、最高人民法院等11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杨玉柱表示,2017年全国新发涉嫌非法集资案件5052起,涉案金额1795.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28.5%,继续保持“双降”态势,但总体形势依然严峻

  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案件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参与集资人数持续上升,跨省案件持续多发,涉及多个省份乃至全国的重特大案件仍时有发生。

  此外,据介绍,针对非法集资呈现出的向新领域、新业态蔓延的趋势,ICO、民间借贷、股权众筹成为监管着力规范的领域

  目前,《股权众筹试点管理办法》、《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和《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等一系列监管办法正在酝酿中。

  手段花样翻新

  当前,全国非法集资新发案件几乎遍布所有行业,呈现“遍地开花”的特征。其中,投融资类中介机构、互联网金融平台、房地产、农业等重点行业案件持续高发。

  “大量民间投融资机构、互联网平台等非持牌机构违法违规从事集资融资活动,发展数占总量的30%以上。”杨玉柱称。

  在地理分布上,案件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人口大省,但中小城市、城乡结合地区、农村地区案件也在逐渐增多。

  农业农村部经管总站副站长赵铁桥指出,不法分子会借农民合作社的名义,打着“合作金融”的旗号,超范围对外吸收资金,用于转贷赚取利差或将资金用于其他方面牟利。

  赵铁桥分析称,涉农合作组织出现非法集资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与农村金融供给不足,传统的银行储蓄已不能有效满足农民投资理财的需要,以及农民风险意识和辨别能力较弱有关

  近年来,非法集资的网络化新手法不断出现,手段花样翻新。一些非法集资行为借助互联网平台、微信群等吸收资金或发展下线,隐蔽性强且风险传染快。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所谓的项目和产品,炒作当下“热点概念”,诱惑公众投入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网络平台非法集资组织结构愈加严密、专业化程度更高,噱头更新颖,迷惑性更强,投资者辨别的难度加大

  据杨玉柱透露,今年将推动《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尽快出台,同时妥善处置化解风险,对一些打着“高大上”旗号、花样百出、没有可持续盈利模式的庞氏骗局,推动地方果断处置、坚决打击。

  有业内专家表示,即将出台的新条例会使非法集资法律界定清晰化、职责分工法定化、查处主体特定化,实现对非法集资全链条、穿透式综合治理。

  ICO被点名

  在此次部际联席会议上,ICO被频频点名。

  据央行负责人介绍,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非法集资专业化趋势明显,同时非法集资新型方式层出不穷。虽然风险得到了有效识别和管控,但新型业务不断冒头。一些不法分子以ICO、各类虚拟货币等“互联网金融创新”为幌子进行非法集资,隐蔽性强。

  对此,央行条法司副司长龚雁在会上指出,央行对涉嫌非法集资的“虚拟货币”相关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目前,全国摸排出的ICO平台和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场所已基本实现无风险退出

  自去年以来,ICO、虚拟货币在中国经历了多次强监管。2017年9月4日,官方祭出的“终极大招”让ICO走向了终极覆灭。

  这个“终极大招”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该公告称,近期国内通过发行代币形式包括首次代币发行(ICO)进行融资的活动大量涌现,投机炒作盛行,涉嫌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

  根据该文件精神,中国境内所有的数字货币交易所于去年10月前全部暂停交易,所有的ICO项目也将逐一清退

  据了解,虽然一些大的交易平台已退出国内市场,但大多平台还是采取“出海”形式,在中国香港或其他地区进行经营,并且已有部分平台推出场外交易,支持国内投资者使用。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家监管的目的是要屏蔽大众便捷参与炒币的渠道,而非完全禁止,因为它本身很难完全禁止。

  会上,央行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并配合司法部推动《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和《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出台。(冯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