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德阳4月25日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10年前,他们是地震中出生的婴儿;10年后,他们是一群可爱的小朋友。4月25日下午,解放军255医院的医生们与绵竹13名“方舱宝宝”相聚一起,如今13名宝宝已经从那个只会哇哇哭泣的婴儿变成了会演奏乐器的孩子。

  10年之约 医生与“方舱宝宝”再相聚

  “这是1号宝宝、2号宝宝最爱笑。”一见到13名“方舱宝宝”,解放军255医院的医生们就激动地在辨认每一位宝宝。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255医院迅速赶往灾区绵竹,开设野战方舱部队,收治伤员。期间,13名孕妇在255医院的方舱医院里生下婴儿。10年过去,曾经的婴儿现在已经长大,开始坐在教室里学习知识。

  “是你们在地震时期,让我们平安来到这个世界。10年来,你们也一直关注我们,我们长大后也要像你们学习,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在现场,9号宝宝阳阳代表13位方舱宝宝,向医生们送上感谢信。

  对于这13名孩子来说,这群医生便是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第一眼看到的人。而对绵竹来说,医生们不仅仅迎接了生命的到来,更为那时的绵竹带来希望。

  “当时我的妻子临盆在即,羊水破了,十分紧急。而绵竹的医疗条件连医治伤员都无法满足,是你们让我没了后顾之忧。”8号宝宝的爸爸王周林回忆着过去,向医生们表示感谢。“10年一晃过去,你们伸出的不仅仅是援助之手,更是对孩子们坚持不懈的关爱。”

  解放军255医院院长樊晓斌介绍,地震中,医院共救治群众28600多名,手术1100多例。“医院官兵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都很牵挂,这次来,我代表255医院真诚发出邀请,希望孩子们和家长利用暑假,像走亲戚一样,来医院驻地唐山看一看。也希望孩子们能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在现场,255医院的医生们为13名“方舱宝宝”带来礼物。4号宝宝为医生们演奏了萨克斯。

  “方舱宝宝”王振奥:长大想当兵

  在这10年中,255医院的医生们也曾来绵竹看望过“方舱宝宝”。到王振奥家里就来过两次,每次来都会带上礼物。这一次,医生们为王振奥带来了足球和玩具。

  为了迎接255医院的医生们到来,在贵州做工程的父亲王纪军和在绵阳打工的母亲韩静也在昨日赶回了家里。王纪军特地给儿子请了今天一天假,为的就是下午与恩人们见面。

  上午,四川新闻网记者在绵竹市兴隆镇川木村见到了王振奥,他正在家里看电视打发时间。在客厅的墙上粘贴有六张奖状,有活波宝宝、礼貌宝宝、进步之星等。他说,他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尤其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还有板栗球。

  王振奥的父母在外打工,家中主要由他的爷爷奶奶照看。在奶奶高天兰看来,王振奥虽然也喜欢玩,但是很懂事。“会帮我做一点家务,而且走在街上不像其他孩子要求买玩具。”

  在王振奥的家里,有一本相册,里面的相片记录了王振奥的出生过程以及成长过程。对别人来说,虽然在平常不过,但在王振奥一家心里,特别的珍贵。

  “王振奥时不时的就会拿出来看看。他还说里面的婴儿不好看。”高天兰笑着说,这么小的娃娃就晓得漂亮了,“他最喜欢最后一张照片,已经能够自己站了,长得很乖。”

  因为在军队的医院里出生,怀着感恩的心情。王振奥的父亲王纪军希望孩子去当兵。这与王振奥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小的时候,我们经常给他讲他出生的过程。”

  振奥:不仅是名字更是情感

  说起王振奥的名字,对他们一家来说,这不仅仅是孩子的一生的一个称谓,更寄托了这家人的一份特殊情感。

  “在他出生前,他的外公就已经想好了名字。”王纪军说,由于碰上了汶川地震,而且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为了记住当年的两件大事,所以才取名为王震奥。

  不过,后来王震奥又改名为王振奥。

  对于孩子的出生情况,王纪军依然记得,当时地震后家里的房子都塌了,家里只好搭帐篷住,而这个时候妻子的预产期也快要到了。由于此时绵竹的医院条件艰苦,无法接收产妇,而到德阳去又太远,不方便照顾。“幸好当时有255野战方舱医院接收了他们。”

  2008年5月25日晚上,王纪军的妻子住进了方舱医院。26日上午,王振奥出生。他也成为了在255野战方舱医院出生的第一个孩子。

  “孩子出生后,包括孕妇的吃穿,都是由当时的医院,还有其他人送过来的。”高天兰回忆说,孩子出生前,医院的护士还问她,儿媳妇和孩子交给医院,自己放不放心。“我说,我放心、放心。”

  “要不是方舱医院,哪有他们母子的平安啊!”王纪军感激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