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福州4月23日电 题:未来图书馆的“数”模样

  新华社记者王妍 吴剑锋

  在数字技术日益发展的当下,图书馆又该呈现怎样的新模样?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记者进入福建省图书馆,探访图书馆的“数”模样。

  随手可及的图书馆:一网通天下

  去年年底,福建福州永泰县嵩口镇社区公益图书馆迎来了两台崭新的“大黑个”,一时间引来不少读者的好奇尝试。

  “大黑个”的名字叫做“文化一点通”,是福建省图书馆自主研发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系统。系统集合了书籍报刊、讲座视频、文化纪录片等图书馆挑选推送的资料,读者只要在屏幕上点击,就能直接进行阅读或观看。扫一扫资源里的二维码,还能把这座小型“图书馆”转到自己的手机屏幕上,带回家阅读。

  嵩口镇社区公益图书馆馆长颜晓梅说,设立“文化一点通”以来,不少爱看报的农村老人多了报刊阅读的渠道,年轻人则更喜欢看一些演出、讲座的视频。春节时,颜晓梅还和一些农村老人围观“文化一点通”上更新的福建春节民俗纪录片。

  “通过数字技术,图书馆得以打破了‘墙壁’,变得随手可及。”福建省图书馆馆长郑智明说,“对农村地区,我们更希望通过数字技术打通阅读的最后一公里。”据了解,“文化一点通”系统自带wifi发送,即便在无网络覆盖的偏远山区,甚至边疆海岛也能获取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目前,福建图书馆在全省部署近200台“文化一点通”,并在福建24个县开展文化精准扶贫数字阅读体验试点建设,帮扶建设数字阅读体验区。

  智慧大脑的图书馆:数字知冷暖

  图书馆进出馆人数一目了然,热门借阅图书实时更新……去年,一面随时跳动着各项数据的“智慧墙”出现在福建省图书馆的大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这面应用了大数据技术的“智慧墙”不仅能够实时监测馆内读者数量,还能对馆藏图书的借还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形成每天的热门图书排行榜。

  “很多人到了图书馆却不知道该借什么书,这时候看看排行榜,就能对当前流行的图书有一定了解。”福建省图书馆技术中心负责人王其标说。

  “通过对读者阅读喜好和习惯的分析,可以对他们的需求有一个准确把握,图书采购也有了一项重要参考。”王其标说,下一步,该技术还将与图书馆APP相结合,为用户提供“量身打造”的推送。

  与此同时,福建省还积极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大数据平台,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测和分析,无论是博物馆的运行状态,还是艺术馆的活动开展情况,文化行政机构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解决措施。

  可听可动的图书馆:纸短记忆长

  在探访中,记者发现,除了传统书籍报刊,图书馆里可听可互动的资料多了不少。在电子阅览室里,能看到不少讲座、论坛、教育类的视频。除此之外,VR设备也进驻到图书馆里头。

  记者尝试戴上VR设备,发现置身在一个宽敞的电影院里,宽阔的大银幕正播放着福建土楼的纪录片,在VR设备上操作点击,还能置换成卧室背景的家庭影院模式。据王其标介绍,图书馆还开发了古诗词VR产品,将部分古诗词与VR技术结合,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里,对诗句能有着更直观的感受。

  郑智明认为,传统的文字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图书馆提供给读者的应是一场“文化盛宴”。福建省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加强对地方文化的挖掘,力求保护和呈现“福建文化记忆”。

  “图书馆的职能一直是不变的,传承文明、文化传播、社会教育。”郑智明说,“只是阅读手段、管理手段等形式都随着时代在改变,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