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广西壮族山歌王唱了40多年山歌

  和妻子在山歌里结缘

  唱20多分钟就赢得歌王

  核心提示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邓色迎

  “壮族三月三”,自古有“歌圩节”美誉。山歌,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潘宝山是南宁市武鸣区耳熟能详的山歌王,他16岁开始学唱壮族山歌,之后便跟山歌结下不解之缘。去年,他作为灵水壮族歌圩传承人,被列入了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缘起 16岁开始学唱壮族山歌

  潘宝山今年60岁,是南宁市武鸣区仙湖镇人,他16岁就开始学唱壮族山歌,“那时在家听到我大伯常唱山歌,觉得很好听,就开始跟着学。”据潘宝山介绍,壮族山歌形式多样,有五言、七言、九言,有押韵和不押韵的。他唱的壮族山歌,一般是五言,共4小段,一句歌20个字。其中85%要押韵,一般头尾要押韵,而第三句必须头尾押韵,否则用壮话唱起来不好听。而唱的时候,要用到假音才好听。

  在潘宝山的印象中,乡亲们家里有孩子满月或者乔迁新居时,都会用壮族山歌来表达祝福。村里有人结婚,婚礼上会来近30位伴娘,和同样数量的伴郎,摆上长桌宴,一起吃饭、喝酒、对山歌,那场景可是非常热闹。有时候对山歌,可以对一天一夜。而单身的青年男女,也会借着对山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果某个男生看中某位女生,他们就会用壮族山歌表达情感,以前很多人靠对山歌找到另外一半。“潘宝山说。

  下一页

  第 [1][2][3] 页


  学习 他常将别人唱的好歌词记下来

  潘宝山年轻时经常跟人对山歌,无论是赶圩还是去打柴都能唱。他和妻子潘少香就是在一次对山歌时结下的缘分,因为妻子也喜欢唱壮族山歌,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成家后,两个人有时到地里劳作,还要先唱上几句山歌,才开始工作。

  潘宝山十分善于学习,每当听到别人唱得好的歌词,就会用笔记录下来,“已经存了3本笔记本,几百句山歌了!”他喜欢含有比喻寓意的壮族山歌歌词,生活气息也更浓些。通过多年的积累,潘宝山唱壮族山歌的水平不断提高,他多次参加“壮族三月三”武鸣“灵水歌圩”歌王大赛,每次歌王大赛都会有几十人参加。在2015年举办的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广西第七届歌王大赛“灵水歌圩”歌王对抗赛中,他用了20多分钟时间对歌,最终夺得歌王桂冠。

  2013-2017年,潘宝山和妻子都参加了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的开幕式和晚会,向人们展示壮族山歌的魅力。在4月17日举行的第十届“壮族三月三”武鸣“灵水歌圩”歌王大赛上(本报曾在4月18日2版做过报道),作为受邀的50位广西历届歌王之一,潘宝山还在现场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上一页 下一页

  第 [1][2][3] 页


  日常 唱山歌已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在南宁市武鸣区滨湖路上,每个月的29日都有一个歌圩,这是2009年武鸣区壮族山歌协会成立后,定期的对山歌活动,壮族山歌爱好者会在这时聚集在一起对山歌。每当歌圩日,会有很多歌迷赶来听歌对歌,多的时候有近200人,有的歌迷甚至是从百色平果、河池大化等地来对歌,场面非常热闹。潘宝山和妻子也会从仙湖镇来到歌圩现场,一展歌喉,也因此结交了不少歌友。“唱山歌心情好,对山歌已经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此外,潘宝山还和歌友们一起把有关的政策、科普知识编成山歌,到村里唱给乡亲们听,也非常受欢迎。

  壮族山歌需要传承,潘宝山经常到仙湖镇的一些学校教学生唱山歌,每当“六一”儿童节,或者准备举行青少年壮族山歌比赛时,他会去指导学生唱山歌。现在,潘宝山的孙子已经5岁了,他去对山歌时也会把孙子带去,渐渐地,孩子也开始对壮族山歌有兴趣。他希望孙子将来能学唱山歌,年轻人们也能喜欢上山歌,这样才能让壮族山歌更好地传承下去。

  上一页

  第 [1][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