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19日讯(记者 刘佩佩 摄影报道)“快快快,下来喝奶了。”4月19日下午3点,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4只幼年熊猫结束甜美的午觉,进入幸福吃奶时间。在这4只幼年熊猫中,就有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的熊猫的后代。他们在这个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的崭新基地里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管理处工作人员李果介绍,卧龙神树坪基地为灾后重建项目,占地面积150公顷,总建筑面积为19844.51平方米,由香港特区政府援建,是集大熊猫饲养、繁育、研究以及公众教育和高端科学观察为一体的大熊猫保护研究基地。2015年底,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这里挂牌,2016年,这里迎来第一批游客。2017年,卧龙神树坪基地正式承担起保护研究中心大熊猫繁育职能,19只熊猫宝宝在这里出生。目前,神树坪基地的“熊猫人”正稳步推进今年的大熊猫繁育工作,今年神树坪基地将迎来更多熊猫宝宝的诞生。

  4月19日上午10点半,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穿着熊猫服的“熊猫人”正在忙碌着打扫圈舍。据卧龙核桃坪基地管理处负责人吴代福介绍,汶川大地震后,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承担着开展大熊猫野化培训放归的重要职能。从2010年开始,这里采用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法先后培训放归大熊猫8只,其中7只在野外存活。这7只中最早放归的大熊猫“淘淘”,已经在野外成功存活六年。人工繁育大熊猫经野化培训后放归自然,能补充大熊猫野外种群血源,复壮大熊猫野生小种群,实现大熊猫野外种群的可持续发展。

  为增加圈养大熊猫种群新的基因和活力,提供新的野化培训放归方法,去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创新性开展了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实验,大熊猫“草草”成功与野生大熊猫自然交配成功产仔,野外引种实验取得阶段性成功。今年,保护研究中心积极部署、稳步推进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项目,目前共有4只雌性大熊猫在卧龙核桃坪基地参与野外引种。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为满足大熊猫疾病防控及野外救护的需要,保护研究中心选址青城山,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疾病防控中心。目前,都江堰青城山基地也承担着大熊猫养老院的功能,是国内大熊猫救护与疾病防控研究的专业科研与生态保护教育机构,是开展大熊猫国际科研合作交流与大熊猫保护宣传的前沿阵地。

  据介绍,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创建了世界最大的人工圈养种群,截至2017年底,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发展到270只,占全球圈养总数的近60%;搭建了最重要的大熊猫国际国内合作交流平台。与13个国家15个动物园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目前共有34只大熊猫在海外开展大熊猫国际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