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4月18日电 (李姝徵 郁玫)对于从农田、码头起家的上海浦东而言,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一件“久久为功”的大事。

  浦东早期没有太强的实体经济基础,招商引资因此是重点。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主任唐石青认为,从实体经济发展角度,引进的只是一个产业环节,而非完整的产业链。但从整个实体经济而言,要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完整的产业链不可或缺。

  培养产业链,远比单纯引进一个企业要困难。浦东产业链的集聚成型,与优质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

  上海金桥开发区在浦东新区的历史上曾创下辉煌,作为功能性开发区,金桥一度是招商引资的范本。对金桥集团的招商人员而言,“你们听得懂我说话”不仅是来自企业的褒奖,也是取得亮眼成绩的“秘籍”。

  “听懂企业说话”意味着金桥开发区真正看懂了产业趋势,理解了入驻企业需要,为企业提供了好的营商环境,“是站在专业对专业、行业对行业的角度和企业接触,而不仅仅是开发商和业主的关系。”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沈能说。

  面对当前高科技的产业布局,沈能会定期邀请区块链、智能汽车等前沿行业的领头人来讲课。沈能认为,金桥的产业布局不单是招商引资一两家企业,而是早期就参与到产业链布局中,理解产业,并找到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

  如今,以上海通用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产业,和以定制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以5G引领的IT产业,正成为上海金桥开发区的三大产业体系。“我们实际上是产业的集结者、号召者。”沈能说。

  除了理解产业,把握产业中“人的需求”则是浦东金桥在服务企业上所下的“诗外功夫”。

  “要留住外籍高管,首先要拴住高管太太们的心”,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殷宏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有浦东“小联合国”之称的碧云国际社区,其设计理念便是“让太太们安心”。

  在此理念下,建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碧云国际社区至今仍非常“时髦”:社区内住宅采用更受海外人士欢迎的木结构,并在区内广植绿化;社区配套多家便于外籍人士子女就读的国际学校,此外还设立教堂。

  20多年过去了,碧云社区的入住率依然是100%,成为国内产城融合、中外融合模式的典范。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浦东对照国际标准,大力推进政府工作流程再造。

  对标新加坡等地,浦东新区提出: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重点产业和功能性项目,企业从取得土地到获批施工许可的全流程可在24个自然日内完成;未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可在80个自然日内完成。

  近日,浦东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后的首个项目获批施工许可,作为“未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该项目前期全流程时间仅为73个自然日,而在改革前,耗时一般为半年以上。

  2017年4月,浦东正式实施企业市场准入事项“一网通办”,并于2018年3月实现涉企事项全覆盖,企业平均实际办理时间比法定时限压缩了85%。

  对标最好营商环境,上海浦东“久久为功”。上海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曾表示,政府应做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把引领发展的“高站位”落实到服务企业的“低身段”上,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完)